紅色風華 獻禮建黨百年
紅四師休整地學習教育中心,承擔著傳承紅色基因,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使命。展示館內分中國·紅軍、紅軍·龍門、龍門·潮涌三大篇章,向大眾生動展示中國工農紅軍的發展歷程、紅四師在龍門的革命史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龍門革命斗爭光輝歷程。未來將作為東江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和黨員干部培訓的紅色教育基地,輻射粵東地區,并逐步整合山、塘、林、田等生態資源,盤活紅色旅游線路。
龍門縣是東江縱隊的“后方根據地”,江北支隊的“策源地”和東三支的“大本營”,也是江北地區實現全境解放的“第一縣”。1927年,紅四師過境龍門,在此播撒紅色火種。從那刻起,勇敢堅毅的龍門兒女便前仆后繼,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創造了無數奇跡,譜寫出了一曲曲英雄贊歌。
展示館內,序廳“星火”主題雕塑和中心紅軍戰士和革命志士群組給人以強大的視覺沖擊。這一形象代表著時代洪流中的壯志青年,也代表著受紅軍精神感召的普羅大眾。他們猶如革命的星星之火,點燃了周圍頑強拼搏的熊熊火焰,最終旋螺式上升凝聚成民族自強的紅色薪火,呈燎原之勢燃向四方。這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象征著中華民族復興路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中國·紅軍”篇章,主要展示工農紅軍由創建到壯大,再到長征以及最終匯入抗日洪流的發展脈絡。策劃團隊穿插使用油畫、版畫等藝術形式,著力表現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紅軍歷史上的重要事件。
“紅軍·龍門”篇章,巧用當地農民畫、藝術場景手段展示紅四師轉戰龍門過程中,進入龍門縣的地派宿營于地派圩街騎樓下,絕不擾民,體現了紅軍隊伍即便在處境艱難的情況下仍紀律嚴明。
“龍門·潮涌”篇章,展示了龍門人民與日軍的浴血奮戰歷程。浸入式場景突出表現龍門人民保家衛國、不畏犧牲的精神。觀眾穿梭于場景之中,感受戰爭時期先烈們的勇氣與擔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從序廳的“星火”到尾廳的“薪火”,復興路上,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觸摸紅色歷史,感悟先輩精神,我輩當心懷理想,勇敢踏上新的征程。唯有如此,才不辜負革命先烈的殷殷期許,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