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汶上縣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探索建設智慧黨建綜合體,扎實推進“雙基”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有力推進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
一、工作動因
圍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汶上縣堅持問題導向,突出解決好三個方面問題:。ㄒ唬┲ζ平饨逃Y源吸引力不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黨員教育資源的單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黨員學習效果打了折扣,尤其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微信、微博等網絡軟件融入到廣大黨員的日常生活,黨員迫切需要融入式、體驗式教育資源。這就需要我們引入信息技術提升教學的生動性和管理的精細化,增強黨員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讓黨員坐得住、聽得進、學得深。
。ǘ┲鉀Q黨員教育手段單一的問題。當前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黨員的流動性增強,基層黨組織在工作方式上面臨著從完成任務到注重實效的轉變。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黨組織習慣性利用傳統集中教育方式,組織黨員集中學原文、聽授課、看視頻,既提高了黨員參學成本,同時也與黨員“我要學”要求有所背離。這就需要從黨員學習需求側出發,推動黨員教育供給側結構改革,立足智慧黨建基礎,探索扁平化教育方式,讓黨員教育一步到基層。
。ㄈ┲鉀Q黨建工作精準度不高。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缺乏黨組織和黨員活動的實時記實,導致部分黨組織缺乏經常性活動總結,組織部門無法對黨組織開展活動進行動態量化評判。少數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不接地氣,學習教育“黨味”不濃,“三會一課”制度堅持不力,影響了黨組織活動的嚴肅性。這就需要結合農村工作實際,運用信息化手段,精準識別黨員參加活動情況,及時了解掌握基層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黨員學習教育可量化、可評估。
二、工作做法
。ㄒ唬⿷VR虛擬現實技術,實現“人入屏”沉浸式教育。汶上縣VR黨建區作為濟寧市首家VR黨建體驗中心,采用虛擬現實技術,使黨員沉浸在特定的視聽空間內,將傳統的平面顯示方式全息化、立體化,創造出更加震撼生動的效果,使黨員干部能夠“穿越時空”,親身參與到紅色歷史事件中,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教學,有效提高黨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不斷錘煉黨性。(二)應用三級視頻會議技術,實現“屏對屏”直達式交流。依托“智慧黨建平臺”的視頻會議版塊,實現分級式會議功能。既可以同步召開縣、鄉、村三級會議,也可以由鄉鎮黨委發起鎮村兩級會議,讓基層黨建工作由“單邊灌輸”向互動交流轉變。參會單位之間能夠雙向交流、有序溝通,有效降低時間成本,精準傳遞會議精神;谶@一功能,汶上縣打造了“七點夜!薄傍櫻阏搲钡赛h員教育特色品牌,以“屏對屏”的方式將培訓課堂一步延伸到村,實現了農村黨員教育培訓便捷化,提高了學用實效。
。ㄈ⿷谩叭四樧R別”技術,實現“人對屏”電子化簽到。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人臉識別系統,實行電子簽到,系統平臺通過第三方置入AI人臉識別模塊,錄入黨員信息后,可在各級和各終端進行電子簽到。參會人只需面對會議攝像頭,就可以實現1秒識別,1秒記錄。后臺系統依托大數據分析,直觀地呈現黨員參與組織生活情況,便于進行督促檢查。平臺同步對黨員參加活動情況實時統計,為檢驗黨組織活動效果提供有益參考。
三、初步成效
汶上縣智慧黨建綜合體通過多個數字化手段探索應用,進一步豐富了黨員教育形式,提升了黨建管理質效,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最大正能量”,有效提升了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一是壓實了黨建工作責任。通過建設智慧黨建綜合體,黨建工作在線自動留痕,實現了黨內組織生活的規范化、制度化。二是滿足了黨員個性化需求。通過豐富黨員教育手段,探索高參與度、高體驗感的學習方式,激發了黨員的學習熱情,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三是提升了黨建工作效率。大數據分析使每個黨組織和黨員的工作學習情況一目了然,增強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