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APSMUSEUM 春季大展“逝者如斯”在楊浦濱江上的“邊園”與位于陸家嘴中心的APSMUSEUM同時拉開帷幕。
面對著楊浦濱江這座百年工業建筑的記憶和眼前水靜流深的黃浦江,讓身處繁華都市的藝術家邱岸雄深感自然與時光的偉力,并遙想當年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
《逝者如斯》由建筑師柳亦春、藝術家邱岸雄、作曲家金望同步創作打造跨空間、跨時間、跨學科的大型沉浸式公共交互藝術裝置。
利亞德·藍碩文化科技為此次《逝者如斯》展覽提供全定制異地空間雙向直播流互動系統(以下簡稱:雙流互動系統)與數字多媒體顯示視效系統。
通過全套的軟硬體系統解決方案完美的呈現了整場大展跨越兩個空間維度,異地體驗時間律動,在新舊相輔、虛實相間的空間中品味世間萬物的變化無常的藝術主題。
邱岸雄老師手稿
為了達到藝術家所需要呈現的藝術效果,利亞德·藍碩文化科技定制的雙流互動系統,通過低延遲音頻推流服務器開發,視頻直播流服務器開發,直播流視頻傳輸讀取開發,深度空間深度采集,動作識別交互模塊及動畫素材對接轉換,視頻色彩處理模塊,圖像采集處理等黑科技技術加持,使觀眾在APSMUSEUM(主展場 以下簡稱:APS)打開的數字窗口,與楊浦濱江邊園(分展場 以下簡稱:邊園)互相觀望,帶有體感互動以及觸摸互動的數字多媒體顯示視效系統讓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不斷地的重疊,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里見證時間,并沉浸在時間中變化不息。
通過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數字媒體技術為新的藝術和文化傳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為藝術新視界的呈現提供了一條當代創新的路徑。
APSMUSEUM主展場
APSMUSEUM《逝者如斯》展覽現場
APS狹長的通道中,以抽象的形式再現了楊浦濱江那道由長墻改造而來的邊園,通道一側巨大的超清數字顯示大屏播放著從邊園實時傳來的江畔風景,在半透明屏幕上呈現的邱岸雄老師動畫作品中的人物,行走、漂浮在屏幕上的江畔風景之中。
以楊浦濱江畫面作為時間背景,動畫中來來往往的人與物,都是在時間洪流中沉浮的眾生相,觀眾的互動帶來人物的失重懸浮,而這樣的失重感是這個虛擬現實越來越強大的時代的普遍心理感受。
“逝者如斯”,APSMUSEUM展覽現場
楊浦濱江分展場
分展場位于楊浦濱江邊園,參觀者透過多媒體透明互動顯示裝置,可將楊浦濱江的江畔美景盡收眼底,實景作為時間背景,人和物的失重狀態通過數字化屏幕展現出來,只要輕輕觸碰,動畫里的人與物便會不由自主地飄向虛空,隨著時間流逝消散。
在楊浦濱江,“逝者如斯”邊園分展場
《逝者如斯》將江邊物質世界里的邊園和APS中影響構建起來的想象的邊園,跨時空地連接起來。APS的邊園更通過數據傳輸反身植入江邊的現實存在。此邊園是彼邊園的影像孿生,更是對彼邊園的意義詮釋與再造。
邱岸雄老師《逝者如斯》動畫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