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23年,第一臺天象儀在德國耶那拿的蔡司廠誕生;1925年,第一座擁有天象儀設備的天文館在德國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誕生,天文館事業已經走過了將近百年的歷程.今天,不論您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您都有機會看到大大小小的天文館,向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進行著有意義的科學普及活動.天文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對人們精神世界與文化活動產生深刻的影響.
這座世界上第一座的現代光學天文館,投影在直徑16米的半球形混凝土圓頂的白色石膏里。像這樣實心的屏幕,以及隨后出現的玻璃纖維和玻璃鋼材質的屏幕,即反射聲音又折射光線,大大地影響了觀看體驗。如今,大多數大型天文館的屏幕都是由穿孔的鋁板制成的。屏幕上成千上萬個微小的穿孔減少了聲音反射,揚聲器被允許放置在屏幕后面,這樣聲音就可以從影片適當的聲道(方向)發出。穿孔還允許空氣通過屏幕的流動,以控制氣候或溫度,防止水分在表面積累,這也是固體屏幕(另稱“硬幕”)的一個問題。然而,鋁板穿孔硬幕價格昂貴,盡管它們可以制造出非常大的直徑,但支撐框架結構安裝復雜,工時較長,后續維護成本過高。
充氣球幕,通過球幕內部的氣壓增加來支撐屏幕,提供了便攜性,但在戶外使用時,容易在大風環境下移動。
負壓球幕
近年來,負壓球幕填補了鋁板穿孔硬幕和充氣圓頂之間的空白,既可用于永久性的,也可用于臨時性的便攜式安裝。通常,負壓球幕由四部分組成:支撐線網格框架、外罩、屏幕和風扇。網格球頂在結構上是剛性的,并將結構應力分布在整個結構中。因此,一個非常輕巧的框架可以跨越很大的直徑,從而使大型便攜式球幕成為可能;而外罩,從球體框架頂部向下拉伸并連接到基座。通常,外罩由遮光面料制成,室外使用時可以采用PVC。
屏幕由輕質遮光面料(通常為聚酯纖維)制成,比球幕框架略小。屏幕周邊可能會有一圈黑色邊框區域,該區域連接到球型框架的內部。通常,屏幕中心區域也有帶子將屏幕與框架連接在幾個點上,這樣當風扇關閉時屏幕就不會掉到觀眾或地面上。
風扇直接或通過管道連接到球幕的外罩上。所使用的風扇類型設計為在高風量和較低壓力下運行,同時保持安靜。可以將衰減器加到風扇中以使其更安靜,并且可以使用風道將風扇放置在遠離球幕內部和觀眾的位置。
負壓球幕主要有兩種類型
1、封閉式球幕:既可以在室內使用,也可以在室外使用。因為該球幕結構是獨立式的,外罩一只延伸到地面,形成閉環(墻壁)。因此,這些球幕不僅可以用于臨時活動、展覽和節日,也可以作為永久性、獨立的室外球幕。2、開放式球幕:是沒有墻的半球形。它們供室內使用,可以用柱子、墻托架支撐,或懸掛在建筑物內。開放式球幕可以替換老化的鋁幕,可以安裝在現有的堅固穹頂內,也可以安裝在新的設施中。
在Fulldome.pro徹底革新球幕投影技術影之前,對高質量便攜式投影屏幕的需求并不大。彼時, 唯一的便攜式球幕投影,是通過充氣圓頂中的低分辨率單投影儀系統進行的。當Fulldome.pro自研具有快速和自動校準功能的高分辨率、多投影儀融合系統時,我們意識到我們還需要創建可充分利用該技術的便攜式球型屏幕。充氣圓頂不能滿足要求,實心圓頂太重且費力以至于無法方便攜帶,而穿孔鋁幕則很昂貴,僅適合固定安裝。因此,我們著眼于制造具有充氣圓頂般輕巧的產品,并具有鋁幕的投影質量。我們專用的網格球體框架和織物屏幕很快就成為球幕投影界的羨慕對象。我們的工程師和工廠團隊不斷創新,使我們的球幕更加易于組裝,并且可以選擇新的面料以實現更好的投影效果。
在設計新的球幕時,我們會仔細選擇屏幕面料,并選擇具有合適增益的材料以匹配投影系統,從而獲得明亮、高對比度的圖像。我們的工廠團隊將面板拼接在一起,以形成盡可能少接縫的完美半球。實際上,與相同尺寸的穿孔鋁幕相比,織物屏幕(所謂的“軟幕”)的接縫通常更少。
在清潔方面,屏幕(軟幕)可以在幾小時內拆卸、清洗或更換,而穿孔鋁屏則需要將球幕關閉幾天甚至幾周。
各投影屏幕的優劣勢
無框負壓屏幕
來自Fulldome.pro的最新創新-無框負壓屏幕, 來代替構建框架來支撐幕布并為屏幕創建負壓包層,屏幕被懸掛在房間或建筑物內部,并朝著墻壁和天花板向外伸展。屏幕固定在外殼的周圍,并有一些支撐帶將其連接到蓋子。使用風扇產生負壓,然后將屏幕向上和向外推向外殼。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房間或建筑物密封良好,甚至可以省去外部覆蓋層,而僅使用建筑物本身來創建負壓外罩。無框負壓屏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狀,比如細長的“藥丸”形狀,或者開放式的圓頂等。
如今,天文館早已不再是單純地介紹天體運行的場所。走過將近一個世紀的德意志博物館,和已過花甲之年的北京天文館,都在致力于引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星空,而后安靜地思考,在對宇宙的探索中,尋求內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