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年的歷史,需要珍藏;115年的歲月,需要銘記。
今年9月,在四川農大迎來115歲生日之時,成都校區新校史展覽館基本竣工。
位于科創中心負一樓的新館,用現代時尚科技感,定格沉淀住了川農大悠久綿長的厚重歷史感,為校園新增一座知校愛校、愛農興農的文化地標。
純白中摻夾黑與金,簡約而又大氣;
筆直線條勾勒,增添了幾分莊重,
在校園的一隅,
十六字川農大精神有了嶄新的外衣。
運用空間造型藝術、平面設計藝術、
聲光電技術和多媒體技術,
它是百年風雨與新興科技碰撞的火花,
全方位地向參觀者展示了學校自1906年成立以來的一切......
燈光開啟,設計感滿滿的廳堂熠熠生輝;
手指輕觸,歷史沉淀的芬芳撲鼻而來。
一篇篇回憶錄,書寫著百年輝煌與曲折風雨的華章;
一尊尊銅雕塑,彰顯著開創川農大歷史先輩們的風采;
一屏屏文化墻,激勵著川農人為著美好藍圖而拼搏。
遠遠望去,風景盡收眼底。
它伴秋風而來,在九月拔地而起,
它隨銀杏而來,為川農人而生。
它攜希望而來,為115周年校慶獻禮。
成都校區校史展覽館位于科創中心負一樓,2020年12月正式施工,于2021年9月竣工,占地面積約1600平米。該館充分運用空間造型藝術、平面設計藝術、聲光電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地向參觀者展示了學校自1906年成立以來百余年的發展歷程與輝煌成就。展館分為序廳、主展廳等部分。步行穿過兩側墻面書寫著“四川農業大學簡史”的下行長梯的序廳后,便進入主展廳。主展廳分為學校歷史篇、發展現狀篇和未來規劃篇等三大板塊。
一、學校歷史篇
展示學校百余年歷史,包括歷史沿革圖、一校三區規劃、惠民遺址復原、辦校發展、名師擷英、歷任領導、紅色川農、領導關懷等內容。其中運用光電技術打造了歷史沿革流水屏,用歷史長河主干、支流不斷交匯、分流的形式闡述我校百余年歷史變革及與四川大學淵源;用地磚屏電子屏復原商周時期惠民遺址,昭示成都校區是在3000多年前農耕文明遺址上建成的悠久歷史;用一幅放眼看不到盡頭的歷史長卷展示我校百余年辦校發展,并輔以上世紀80年代老校門立體造型設計;通過人物雕像和碑文形式展示學校11位紅色英烈代表;運用多媒體展示江澤民總書記來校視察的珍貴影像資料。展柜中展陳的歷史照片、文獻著作、獲獎證書等珍貴檔案記錄了各個時期川農大人“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奮斗歷程。
二、發展現狀篇
展示學校在各方面取得的辦學成就及精神文化傳統。運用光影隧道、多媒體系統(觸摸屏查詢、宣傳片播放、電子相冊展示區)、獎狀榮譽墻、實物展示柜、燈箱設計等綜合手段展示,內容包括現任領導、機構設置、學科專業、學科建設、名師薈萃、科研平臺、科研成果、國際交流、數說川農、科技成果榮譽、社會服務、黨建思政、“川農大精神”、校園文化、校友風采等。記錄了多年來學校在教學、科研、管理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碩果,反映了學校一大批學者、杰出校友在各條戰線上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另外,還建有專門的校友互動體驗區——時間記憶,畢業校友可運用觸摸屏查詢個人在校基本信息。
三、未來規劃篇
該部分系展覽館的尾聲部分。主要包括校園文化墻、校際交往贈送禮品展覽區,以及運用投影技術展示學校未來建設發展規劃的投影視頻播放等。
據悉,學生校史文化服務中心在為新生提供講解服務的同時,還將川農大從四川通省農業學堂到四川農業大學的115年辦學發展整理制作成圖文并茂的電子手冊,新生可在候場等待時掃碼觀看,讓“百余年校史”滾動在指尖。
歷時兩天,三校區校史展覽館新生參觀教育落下帷幕。校史館為全校9000余名新生提供約140場次講解接待服務。每年新生入學季,學校都將校情校史教育列入新生教育內容,參觀校史館成為全體新生的“必修課”。今年9月初,成都校區新校史展覽館基本竣工,位于科創中心負一樓,約1600平的新館首次面向新生開放。
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師生們有序地參觀校史展覽館,一邊領悟校史,一邊學習川農大115載風雨歷程。在歷史廳從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一份份泛黃的舊文獻及12位英烈校友故事中,領悟川農大跌宕起伏的辦學發展及川農大人“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奮斗歷程。在發展現狀廳了解學校近年來在教學、科研、管理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辦學成就、感悟悠久精神文化傳統。反映了以周開達院士、榮廷昭院士為代表的學校一大批學者,陳育新、“雨衣妹妹”等杰出校友在各條戰線上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川農大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