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
南通農行行史館
正式開館
行長寄語
--寫在南通農行行史館開館之際
農行南通分行復建于1980年3月8日,在即將迎來復建40周年紀念日前夕,經過多方努力,南通農行行史館建成開館。農行因由改革開放而復建新生,伴隨著國家富強而發展壯大。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滄海桑田,行史館的一組組數據、一件件實物,浸潤著一代代南通農行人辛勤的汗水;一張張照片、一份份獎狀獎杯,記錄著一代代南通農行人奮斗的身影;一段段歷程、一個個史料,展示著一代代南通農行人擔當的情懷。歷史照亮未來,這座小小的行史館既是對過去40年歲月的一次致敬、一份緬懷,又是向曾經為南通農行發展作出了貢獻的老領導、老同志呈上的一份深切情意,更是為當下南通農行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建立的一個精神園地。習近平總書記在1月8日的中央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黨同志、干部的終身課題常抓不懈。作為南通農行人,應該清楚從哪里出發,應該不忘走過的征程。從桃塢路到姚港路,從市委大院四間小二樓到農行大樓,從復建初期的8位大員到今天近2400名員工,從存款余額不到10億元到今天存款總額突破1550億元,南通農行人堅守初心、自強不息的精神,將激勵全行上下、全體干部員工,負重奮進、砥礪前行,為加快建設一流分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南通農行黨委書記、行長:邱祖良
行史館簡介
南通農行行史館設在中國農業銀行南通分行機關大樓25樓。整個行史館展廳以時間為軸,展示了40年來南通農行的發展歷程。展現了南通農行四個發展階段——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穩健行遠、砥礪前行,以及經營業績、8任領導班子基本情況、領導關懷、榮譽集錦、實物展柜等。
第一個階段
艱苦創業 1980-1996
農行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吹拂下復建的。南通農行自1980年復建至1996年先后完成“分、轉、脫”(即分離出政策性業務,向國有商業銀行轉軌,與農村信用社脫鉤)的歷史使命,歷時16年。在這16年里,農業銀行作為國家專業銀行,一直承擔著統一管理支農資金,集中辦理農村信貸,領導管理農村信用社的重任。這一階段是南通農行的艱苦創業期,農業銀行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發展壯大。至1995年末,全市農業銀行、信用社各項存款達148.08億元,各項貸款達到93.49億元,分別比復建之初增加20.66倍和16.65倍。
第二個階段
勵精圖治 1997-2008
在經歷農發行分設、信用社脫鉤等重大改革后,南通農行完成了從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的轉變。這一階段,南通農行以商業化模式運作,勵精圖治,提質轉型,在經營上按照“鞏固鄉鎮、拓展城市”的發展戰略,形成了獨特的城鄉二元市場結構,且隨著“效益興行”的提出,全行市場化意識逐步成型;在管理上通過實施經濟資本管理,強化資本約束機制,轉變業務增長方式,全行逐步向現代企業邁進;在存貸款主體業務總量、增量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的同時,集中力量開展不良資產清收和處置,妥善做好不良資產剝離工作,并通過貫徹落實“發展、轉型、提質、增效”的方針,為實現股份制改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階段
穩健行遠 2009-2016
2009年1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南通農行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經營管理上引入了更多的現代金融企業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更加注重科學發展,更加注重現代商業銀行機制建設和公司治理的完善。這一階段,南通農行積極開辟縣域藍海市場,深化“三農”金融服務試點和推廣,在全力服務地方經濟中加快發展,努力打造“大行德廣,伴您成長”的全新品牌形象。全行主體業務、綜合營銷、創新轉型、內部管理均呈現穩健行遠的態勢,市場競爭能力、綜合經營效益實現了華麗轉身。
第四個階段
砥礪前行 2017-2019年
進入新時代,南通農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總行“六維方略”,積極踐行省行“九個并重、九個更加重視”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回歸本源,堅持高質量發展,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黨建為統領,強服務、防風險、補短板、調結構、抓改革、促轉型,加快推進“導向明、發展好、管理強、形象優”的一流分行建設步伐,存貸款增量屢創歷史新高。
1980-2019年經營業績
南通農行1980年至2019年
存款、貸款、利潤情況圖
歷任領導班子情況
南通農行8任領導班子基本情況
領導關懷
40年來各級領導蒞臨南通農行
檢查指導工作的部分照片
榮譽集錦
南通農行復建40年來
獲得的部分榮譽和獎牌
實物展柜
40年來發揮過巨大
作用的設備和物件
參觀后感
回望初心、感悟初心、踐行初心。在行史館,參觀者沿著南通農行近40年的發展脈絡,放慢腳步,認真觀看,透過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物品,共同追憶久遠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