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疫情影響,全國人民響應國家號召“宅家”戰疫,為此,許多業務轉戰線上,老師線上直播講課,企業線上復工,許多展館開啟了數字化線上云游模式,讓人足不出戶也能飽覽各式展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發揮著重大作用,這些都離不開“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決策。
早在2018年福州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就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引入到金融、醫療等更深入的應用場景中,2019年又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場館成功部署全國首個超大型場館5G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實現了峰會場館5G信號全覆蓋,讓人們看到了數字中國建設未來可期。
而今,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我們每天看到的疫情地圖正是利用大數據對人群的活動軌跡進行分析的結果;專家們能實現高質量的遠程醫學診斷、分享醫學成果也是依托于5G網絡;更利用人工智能支援疫區醫院消毒、送藥、量體溫等工作,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自2000年提出“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的建設目標以來,國內許多展覽館也開始采用數字化手段來實現藏品保存、展示、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等功能,此次疫情更是凸顯了數字展館的巨大優勢,許多線下博物館也開啟了線上展覽模式,故宮博物院的“全景故宮”和數字文物庫就是其中之一。
全景故宮
想必每個中國人都想到故宮博物院游覽一番,故宮雪景更是一大亮點,而今在故宮博物館官網上全新改版上線的“全景故宮”數字展館就涵蓋了故宮所有的開放區域,同時記錄了不同季節的故宮場景,在家就能欣賞到全景故宮的雪景。
故宮博物院的建筑群具有中國古代皇家建筑特色,可以360度環繞建筑內、外的景觀,甚至還能觀看到現場看不到的角度,滿足你的所有好奇心。
數字文物庫
此外,在博物院的數字文物庫中展示著眾多文物的三維圖,觀眾可從各個角度欣賞這些寶物,通過網站的放大功能可看清文物表面細小的紋路。這樣的“待遇”即便到了現場也只是草草看過而已,而如今卻能在家里仔仔細細的看個夠。
調整到VR模式,可實現沉浸式體驗,如身臨其境般的真實,這些壯美紫禁城和珍稀文物都只是為你一人展示。也可以帶上孩子一起享受藝術與文化的洗禮,感受科技與藝術碰出的火花。
像這樣在家就能欣賞到博物館的精致瑰寶、甚至可以零距離360度的仔細鑒賞文物并與之互動,才是數字展館的正確打開方式。看到這里,也許你會好奇這個數字展館到底是怎么制作的?特別是對于沒有實體展館的用戶似乎是一大難題。下面就針對有實體展館和沒有實體展館的用戶簡單梳理一下數字展館的制作流程。
數字展館制作流程
1、有實體展館→平面規劃→三維建模→根據竣工圖的CAD做場景比例還原→模塊搭建→渲染嵌入視頻、展示內容→區域路線劃分導覽。
2、無實體展館→平面規劃→三維建模→根據效果圖做場景比例還原→模塊搭建→渲染嵌入視頻、展示內容→區域路線劃分導覽。
最后一步合成,打造出數字化、可視化、智慧化、沉浸式、互動式的線上全景展廳。(以下是線上展廳體驗)
當然,也許還會有人提出疑問,線上的數字展廳也許只對目前受疫情影響有優勢,等到疫情結束,大家都可以出門了,線上展廳還會有用嗎?
數字展館的作用
1、于公眾而言:在當下情勢中,在家就能近距離的云游各大展館,以多元的文化力量和豐富的內容讓公眾的“宅”生活得到精神上的富養。
2、于企業展廳而言:企業若能提供線上數字展廳,無異于為企業和品牌打開了另一扇運營的大門。
3、于非營利性的展館而言:以學習、教育、科普、藝術及文化傳播與傳承等為目的,在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能加快知識的傳播、交流與共享,還能彌補地域性的限制。
4、于展品本身而言:通過數字化手段對文物的保存是永久性的,還能通過網絡實現文物信息的資源共享,有效利用和科學管理。
由此可見,線上數字展館具有長久的發展潛力。而在這個全民“戰疫”的關鍵時刻,我們既要配合國家的戰疫決策,也要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千語菱已于2月10日全員線上復工,并在文博類、主題類、科普類等各種類型的數字展館設計制作上有豐富經驗,具備3D特效制作技術實力,以前瞻性的創意設計能力,結合VR/AR等多媒體交互技術,為客戶提供信息可視化和情景交互體驗的視覺創意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