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什么?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更是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載體。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陶冶人的情感,啟迪人的心智,鼓舞人的斗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品行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學生視野具有重要意義。
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其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把師生凝聚在一起的學校核心理念、學校價值觀念、校訓校風等意識形態,是一所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即校園文化的硬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實現精神文化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
如何建設利于孩子成長的校園文化?
這就要求,要根據自身特點,并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
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墻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制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
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征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
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墻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選用當地歷史名人、學者或是向全校學生征集學生名言。
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選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標牌,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并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
當然,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是停留在提升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
理解現代文化
回歸校園文化發展的本真狀態
立足中國傳統文化
塑造校園文化根基
現代文化是以現代的社會生活為根基,這種中性的解讀意在說明現代文化的價值觀中必然存在糟粕。
在急切的現代化心態中,校園文化更應重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 更何況中國文化的優秀遺產與當前倡導的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核擁有較高的一致性。
有意識地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文化是正確的選擇,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形成學校文化,找回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