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時長:約6分鐘
制作周期:約40天
作品簡介
《津門上河圖》原畫稿長約19米,由文化部非遺中心中國木板年畫研究員、天津楊柳青畫院院長崔延吉先生監制,天津楊柳青年畫產業基地的知名機構吉祥畫館擔綱創作,天津市工藝美術學會楊柳青專業委員會藝術顧問、楊柳青年畫研究學者、著名山水畫家王寶銘先生親自執筆。畫作凝練地展現了京杭大運河天津段(全長約140公里)中,西起楊柳青、東至三岔河口及運河入海口范圍內大量的歷史文化建筑和人文風情景觀,是展現運河文化的經典作品。
2020年,在運河創新中心運河文化展呈內容更新升級的背景下,秉承不斷開拓進取的華僑城品牌精神,天津華僑城與專業領先的CG動畫制作團隊聯手,以數字CG動畫藝術與科技新媒體的創新方式,結合現代投影聲光電技術融合創作而成。全新的CG作品《津門上河圖》,以王寶銘先生的原畫作為內容藍本,將凝聚楊柳青年畫技藝精髓的《津門上河圖》演繹為270度高清巨型環幕投影,賦予畫作中的1464個人物模型以肢體動態,并以20段、每段7個圖層的精湛技術和精細創作,串聯起所有景觀節點,為觀者帶來沉浸式、聲畫結合觀看富有運河文化內涵的情景長卷,感受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多維環繞體驗。
觀者漫步展廳,猶如穿越歷史時空,轉瞬夢回人聲鼎沸的津門漕運興盛時期,跟隨動態畫面,仿佛身臨其境,一一略過運河沿岸的古建風貌及遺址:大王廟、停船塢、紫竹林、安家大院、火神廟、五道廟、文昌閣、崇文書院、普亮寶塔、稍口福壽宮、西營門、演武場、水西莊(現芥園道)、北大關、北浮橋及其副橋、白衣廟、運河北估衣街、望海樓教堂原址、炮臺原址、三岔河口、運河南玉皇廟、金湯橋、鹽商碼頭、衙門公署、京杭大運河天津段入海口……
除了用動畫技術活靈活現地“勾勒”經典遺跡外,原畫作中的眾多細節——9個獅子繡球、104只船、146棵樹、72面旗、19組燈籠、34輛車馬、15匹馬等等——亦以別具一格的手段令觀者眼前一亮:10余臺電影級高亮流明投影儀投射在暗色墻面上,暗色墻面媒介較為獨特的影像效果,保留影像本身的同時會加強畫面暗部的疊加,增加動態畫卷的厚重歷史感;另觀者收獲視聽的感官刺激,發現以往瀏覽靜態畫作時習慣忽略的歷史精微,悠悠風情。
換句話說,這幅令人嘆為觀止的CG版《津門上河圖》,凝聚了制作團隊巨大的心血付出和技術投入,從前期策劃,到線上/線下制作實施,經歷資料收集、頭腦風暴、通宵制作、現場落地等環節,創作歷時40余天。
《津門上河圖》270度高清巨型環幕投影動畫+杜比環繞音響,既重現經典畫作的藝術魅力,又銳意求新,與大眾與日俱增的審美需求同步;既適合具備一定歷史文化積淀的人群駐足觀看,亦滿足現代時尚年輕人、中產家庭、網紅潮人實地打卡的分享欲望;讓男女老幼皆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通俗易懂地了解津門運河文化和民俗非遺的獨特華彩,傳承運河及城市精神,締結代言城市文明的動態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