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歷的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日,民國政府稱之為“雙十節”。在百年前,孫中山先生面對處于水深火熱的舊中國,發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于將傾”這般振聾發聵的疾呼,將個人理想和家國情懷親密聯系在一起,用民主思想作為武器,是千百年來第一個挑戰封建制度并成功建立民主共和國。正因他的這般勇氣和果斷,為中國民族日后解放打下堅實的基礎。
辛亥革命:一場民族真正覺醒的革命
1894年11月,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創立中興會,隨后又建立了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1905年8月,孫中山成立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之后在各地展開與滿清政府的武裝斗爭,勢必要解放人民思想,推翻封建制。
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
即使革命期間有多次起義失敗,這并沒有打垮孫中山先生的信心,反而將革命推向一個高潮。經過同盟會的努力,終于在1911年10月10日發動武昌起義,各地革命團體積極響應,滿清政治在這次革命中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孫中山就職典禮
在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下,辛亥革命徹底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綿延兩千余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因該年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從此,每年公歷的十月十日就成了紀念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活動的節日。
辛亥革命: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文化
以前,大家對于辛亥革命紀念日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從來未曾近距離的接觸到這段歷史,甚至這段歷史意義的內容展示也僅僅是在歷史課本上看到過。如今,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技改革創新,為了能夠更好的紀念如此有意義的節日,在廣州、湖北、河南等地開設了辛亥革命紀念館、辛亥革命博物館、辛亥革命烈士祠,這些具有紀念意義的博物館通過保存展示辛亥革命歷史文物、照片、復原革命場景等方式讓參展者近距離接觸這段偉大的革命歷史。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全景沙盤)
例如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運用陳列展示技術和藝術語言,采用全景沙盤和環幕投影等多媒體設備,逼真的還原了革命歷史場景,讓參展者身臨其境,擁有身心與歷史近距離接觸的體驗,建立了雙方的互動性,多角度、深層次將辛亥革命的歷史事件呈現在參展者面前,以此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偉大革命。當然,傳承辛亥革命精神文化僅有這些遠遠不夠,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有更多更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這些擁有歷史意義的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繼承弘揚辛亥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的歷史展示
如果說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那么真正改變民族命運的人則是那些一直在為革命斗爭并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事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他們為民族大義犧牲自我,用鮮血染紅革命歷史,將愛國精神不斷傳承下來,保留不少文獻文物。為了緬懷先烈,至今在各地都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通過圖文解說、影視資料播放以及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展示手法,讓參展者更有效獲知革命烈士的生平及貢獻。通常革命烈士紀念館,一般會陳列其舊時的家具、生活用品、衣物等來還原烈士當年的生活環境,采用幻影成像多媒體系統,配備觸控導覽聯動大屏系統,再現烈士當年的革命場景,讓參展者緬懷烈士的同時還可學習到其偉大的革命精神。
陳列舊時家具再現烈士生活場景
百年前,是武昌首義的槍聲開啟中國辛亥革命的滾滾洪流,是辛亥革命實現了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樹立起中華民族復興歷程上的一座偉大里程碑,推動了民族思想的解放以及中國社會變革。正因為有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更有了這場革命之后烈士們的無畏犧牲,才有了如今這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國家。
未來,我們會牢記這段革命歷史,秉承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保護好革命烈士留下的文化遺產,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承弘揚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