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今后三年的努力,鄭州市博物館將新增100家以上,國有(行業)博物館達到50家以上,非國有博物館達到50家以上。5月16日上午,大河網記者從在鄭州市文物局舉辦的鄭州市博物館建設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鄭州市域內將從現有30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將發展到10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全市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將躋身全國城市前列。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鄭州作為上千萬人口的城市,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較低,博物館數量、規模和質量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縣(市、區)博物館建設嚴重滯后,存在著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現有博物館的規模、館舍條件、安防消防設施、服務社會能力等方面還需改進,鄭州市博物館整體上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還不匹配。
2019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三年內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的要求后,鄭州市文物局自2019年3月份以來,集中力量做好“三年行動方案”起草工作。
未來三年,各縣(市)將采取“1+2+N”的建設方式,即各縣(市)必須建設1家綜合性博物館,2家專題(特色)博物館,N家非國有博物館。
市內各區及四個開發區將以“2+N”為主,即必須建設2家專題(特色)博物館,N家非國有博物館。各縣(市、區)要結合自身區域內產業特色和區域資源優勢建設專題(特色)博物館。
此外,要完善博物館教育和服務體系,每年各種展覽數量達300個以上,年觀眾量達2000萬人次以上。
博物館質量檔次明顯提高。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達到30家以上,鄭州市博物館的數量、規模、檔次、門類實現國內全面領先,成為國際知名博物館之城。
會議要求,將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機制,把枯燥、深奧、復雜的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示和解讀出來,給觀眾帶來更多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拉近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距離。探索文教結合新模式,不斷提升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真正把博物館建設成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
依據全市博物館事業發展現狀和規劃,未來三年,將引進一批博物館管理經營、藏品修復、古籍修復、文物鑒定、傳拓技藝、陳展設計、教育傳播、文化創意等中高級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依托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文物博物館機構,培養造就一批博物館行業急需緊缺的高級專門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并采用多種形式幫助非國有博物館解決人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