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清明上河圖3.0》香港數碼藝術展拉開帷幕
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主辦、中國銀行(香港)作為首席公益合作伙伴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將于7月26日至8月25日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三號館舉辦。
展出以"開放之城"為主題,融合藝術、文化與科技,包含“開放之城”《清明上河圖》之旅、“盛世長卷”巨幅動態高清投影、“汴河碼頭”球幕影院、宋“潮”游樂園親子民藝體驗空間、圖書閱覽、公共活動與文創衍生七大內容,將原作細節和歷史背景進行數碼化轉譯、可視化傳達與立體化呈現,期望以嶄新的方式,帶領觀眾置身其中,真正讀懂這部畫作。
展覽的另一個特別項目——“汴河碼頭”球幕影院的180度影片采用一鏡到底的技術,描繪汴河從白天到傍晚的生動景象,將原作畫面還原成視覺上可移動的立體空間。觀眾躺在椅子上,仿如置身汴河小船,行駛在《清明上河圖》的汴河上,觀賞“兩岸風煙天下無”的人文盛景。該影院在七個時間段內有九場播放,每日約有六十場。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3.0》正是基于這件館藏之作,利用展館的約四千平方米空間,將原作細節和相關歷史背景進行數碼化轉譯、可視化傳達與立體化呈現,令文物“活起來”,讓觀眾產生“人在畫中游”的觀感體驗。
這幅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主要描繪的是十二世紀初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市)東南一隅,清明節繁盛的市井風貌。在縱24.8公分、橫528公分的畫卷上,遠郊、舟橋、城樓、市集及各色人物徐徐展開。據統計,《清明上河圖》一共繪有810多人、90余頭牲畜、28艘船、20輛車、8頂轎子、170多棵各類樹木、130余棟屋宇。《清明上河圖》的絹本略帶晦暗,淡淡一層色彩敷在瘤結粗壯的柳樹、屋舍、樓門上面,觀者若俯下身去,便會發現往來其間的一個個細小人物神態生動,各有故事。
千年之前,一座繁華的東方大都會被收錄進《清明上河圖》短短5.28米的手卷之中。千年后的今天,鳳凰衛視《全媒體大開講》,帶著您一同領略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宋代古都。
你會前往一睹《清明上河圖3.0》的風采嗎?你認為將《清明上河圖》數字化制作,對現代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