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水盛典公司創制的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昆侖之約》即將在新疆烏魯木齊南山華麗開演,聚城視界擔任劇目多媒體設計,突破三大塊錯綜位置LED顯示屏之間的畫面連接問題。
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昆侖之約》是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2018年民生建設十大實事中的“演藝工程”,以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為主題,展現祖國內地與邊疆人民悠遠流長的交流交往交融史。
在中國神話中,西王母與周穆王昆侖之約的故事,一直流傳甚廣。西王母是中國老百姓非常熟悉的,這位上古神話中西域至高無上的女神,與孫悟空、嫦娥等神話人物有故事,與周穆王、漢武帝等歷史人物也有傳說。西王母之名,始見于《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虛齒,而善嘯,蓬頭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搜神記·嫦娥》等均有記載。
那么,《昆侖之約》究竟講了什么故事呢?
除了西王母和周穆王,
您還知道哪些角色?
每一幕分別是什么內容?
今天,
我們就帶您深入挖掘《昆侖之約》的劇幕解析,
讓您擁有更好的觀演體驗!
劇目梗概
很久以前,昆侖神女西王母與黃帝曾相約,要以昆侖之玉和鳴東方之金。千年后,周穆王治理天下,華夏族漸成,周穆王西行履黃帝之約,誓以心換心,換天下歸心。西王母被周穆王的決心打動,去尋昆侖玉魄,等候著與東方之金的金玉和鳴。然而,等待他們的是無數的磨難和考驗。相約千年的金玉和鳴之聲,能否在天地間奏響……
一、昆侖之約
周穆王時期,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各部族來朝。此時西域昆侖山,西王母在眾仙靈的贊歌聲中,為一個誓約已等待千年。在西域贊歌與西周韶樂的遙相感應中,周穆王憶起先祖黃帝與西王母之間的“昆侖之約”。一場赴千年之約的宏大旅程即將開始……
二、以夢為馬
周穆王載著東方之金的隊伍陷入風神揚起的暴風雪中,人馬凍僵,死寂一片。西王母派出青鳥無數,以身軀撞響金镈喚醒太陽。雪化了,來不及整裝的西周人馬繼續西行……
三、以諾為車
周穆王一行途經女兒部落。在野性的女子撩撥之下,兵士沒了西行的動力,只愿醉倒溫柔鄉。周穆王以黃帝子孫“一諾千金”的大義喚醒兵士們西行的決心,繼續砥礪前行……
四、以心為輪
盛夏,周穆王人馬疲憊,火神燃火海阻斷去路,駿馬四散,車輪生根。險境中,周穆王誓過火海,暴虐的火神亦被折服。此時,西域山洪,西王母不顧安危,躍入激流尋找玉魄……
五、天地和鳴
周穆王與西王母終會于昆侖。而西行的艱難讓東方之金盡碎,昆侖的山洪也讓玉魄難尋,金玉和鳴似難以實現。天地終被共赴昆侖之約的誠心感動,以日為金、以月為玉,天地合鳴……
現場工作
《昆侖之約》是一臺以南山為背景,融自然山水之美、現代科技之新于一體的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聚城團隊再赴烏魯木齊南山,完成最后的調試工作,克服重重困難,站好最后一班崗。
水西溝冰雪小鎮打造2萬平方米的宏大實景舞臺展現華夏史詩,將南山實景與聲、光、電及水景相融,把西周莊嚴的殿宇與雪域幻麗的仙境都聚落在南山腳下。
一卷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演繹了炎黃子孫相濡以沫、攜手奮進的壯麗詩篇,鋪開了源遠流長的祖國內地與邊疆人民的交流交融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