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故宮“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預約門票10分鐘“秒光”引爆網絡后,此前不溫不火的夜游經濟市場開始被點燃了。
讓游客多留一夜,延長游客的駐留時間,意味著景區將有更多的二消收入,在門票價格一再降低的當下,如何增加夜游內容成為更多景區關注的焦點。
把燈光做到極致,則是諸多夜游項目脫穎而出的關鍵。燈光是夜游產品呈現的一種手段和方式。談夜游很難跨過燈光的美化與主題打造,聲、光、電技術在夜晚如此富有魔力,催生了品牌化的夜晚大型文化演藝項目形成,新的夜游亮點亦由此而生。
目前,夜游產品很多情況下仍是簡單的燈光亮化,這是夜游經濟的基礎階段,從長遠來講,尤其是現在進入休閑旅游的階段,夜游項目如何做得更富有文化性和差異化,是夜游的生機所在。
夜游產品要有生命
“用燈光烘托主題和當地文化,打造有主題、有特色、有生命的夜游產品,是我們認為夜游的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是可以是浸沒式演出、散點式演出、主題活動式演出,它和白天的演出不一樣,產品尤其注重燈光部分的呈現。”聚城視界創始人劉峰對新旅界表示。
根據劉峰介紹,現在聚城視界主營業務有四塊,包括實景演出、主題燈光秀、3D投影秀、多媒體劇等,一年營收達近五千萬。
聚城視界的定位是夜游專家,在內容策劃和制作方面提供服務,一年可以做10-20個不同類型的夜游項目。每個項目團隊大約有5-10人,負責策劃、設計、實施等。
比如由山水盛典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傾力打造,國內山水實景演出創始人、著名導演梅帥元擔任制作、總導演的廣西左江花山音畫夜游項目,由聚城視界提供設計、內容制作等服務,投資額為7000-8000萬。
據了解,2016年,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廣西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在這個項目上,聚城視界使用了數字化方式、全息投影、裸眼3D、聲光電設備,歷時一年在明江沿岸的岜耀屯至岜荷屯河段沿途設置紅人、娶親、曬壯錦、祭祀、山體投影、村寨、花海等光幕文化景觀,把左江音畫夜游打造成花山“船”說。
從明江沿岸的岜耀屯至岜荷屯乘坐游船夜游觀景,游客可在游船上感受面對面的天琴說唱,通過在崖壁上投射影像觀看兩岸聲光電景點形成奇特的感觀效果,講述先民如何歷經春夏秋冬和嚴寒酷暑在崖壁上一級級搭建臺階、鑿巖畫,演繹花山之美和花界之魅。
在劉峰看來,游客在船上游行15公里,耗時50分鐘的整個游覽過程的內容相當豐富,甚至在船上也有當地的樂隊載歌載舞,這些與岸上的燈光秀相互呼應,打造了沉浸式游江行。
“聚城視界要做的是有生命的夜游項目,挖掘獨屬自己的地域文化很重要,并非打造一場炫酷的冷冰冰的燈光秀,旅游不應該有雷同的消費體驗,而是一個地域差異化的消費選擇。”劉峰表示。
中國旅游研究院夜間旅游專項調查數據表明:當前我國游客夜間旅游參與度高、消費旺,九成左右游客有夜間體驗的經歷,夜間旅游已成為旅游目的地夜間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標定制夜游項目
“你家冰箱有什么菜,我們就做什么美食。”劉峰對新旅界表示,非標定制才是吸引游客的長久之計。“結合當地資源,聚城視界制作的項目一定是專屬非標定制的夜游產品。”
依據景區本身條件,例如一座古建、一條古街、一條河流、一片森林,聚城視界要做的不是改變它,而是依據現有的資源去量身定制屬于這個景區的文化內容。在寧夏《沙坡頭盛典》中,聚城視界集成運用了聲、光、影、水、霧、煙以及全息影像、玻璃晶球、巨型升降平臺等技術手段,讓觀眾在演員的帶領下,跟隨劇情的發展變化行走在森林、火山、冰川等不同的演出場景中。這是國內首臺魔幻情境體驗劇,采用浸沒式手法,觀眾邊走邊看,推動劇情發展,互動感極強。
類似印象系列、山水系列、宋城系列,這些項目投資過億,第一是目的地人流量大,第二是找到了在地文化的精髓。聚城視界參與了《花山音畫夜游》視覺設計和舞美設計,為了使游客對花山壁畫有更直觀的認識,特意搭建了裝飾成吊腳樓樣式的投影樓,山體投影采用投影燈堡內的 8 臺高流明投影機通過軟件和技術合成把畫面投射到約180m寬江面對面的斷崖上,呈現逼真的視頻效果。游船上的游客可以充分觀賞花山的核心代碼、壯族崇拜的圖騰,場景磅礴大氣,視覺效果絢麗多彩,花山壁畫具備操作大場面夜游項目基本要素,但是更多的景區受制地理環境和客流量,并不具備這樣的硬性條件運營高大上的夜游項目。
文旅行業不是一個見效快的行業,成本回收會很慢,旅游項目不能貪大,需要多做一些符合自身需求的內容,一些比較小規模的項目同樣會很精彩,文化旅游缺少小而美的項目。目前,聚城視界的項目多是在景區景點落地,其次是在主題公園、旅游目的地、特色小鎮。
今年,聚城視界在內蒙古的陳巴爾虎旗草博園做了一個浸沒式場景與實景演出相結合的項目,人隨著劇情在走,是一種體驗式的觀看演出形式。這個項目資金投入6000多萬,屬于中型項目,制作周期為一年。對這個項目,劉峰期待頗高:“而一般項目回收成本都在五年,這個項目我們團隊測算兩年收回成本,回報率相當高。”
聚城視界制作的大項目一般對客流量要求在 200萬以上。不過,高大上的演藝項目投資金額過于龐大,游客量規模不夠的景區根本吃不消。目前聚城視界正在落地幾個投資小、規模小、時間短的夜游項目,投資金額控制在2000萬以內,游客量在100萬以上,甚至更少的人流量,這類型項目主題公園會偏多。再進一步的計劃是微內容夜游項目,幾百萬的投資金額就可以操作。
對于很多項目方關心的夜游技術問題,劉峰表示其實技術不是最重要的,“技術迭代很快,反而是文化發掘最需要耗費精力,也是最難的部分,也最容易被項目方忽略。”
好的內容都是有文化的,只有文化才能持續發展下去,才能被游客認同。聚城視界在貴州獨山縣制作的大型實景演藝《獨山盛典》,運用裸眼3D視頻山體秀和樓體秀,打造了一場民族歌舞音畫與3D視頻特效融合的視覺盛宴,也是充分結合了當地特色文化而成。
在劉峰看來,每個景區、景點都有自己的屬性,需要把脈屬性、對癥下藥,“好的夜游產品可以幫客戶賺錢,更可以給客戶帶來口碑效益。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山寨別人,也不重復自己。”
而聚城視界想做的并不僅僅是夜游內容服務商。據悉,目前聚城視界已經在嘗試和項目方分票房或者聯合運營,希望可以由內容生產端擴展至項目運營端,打通夜游產業鏈更多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