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特色小鎮往往千篇一律,而成功的特色小鎮則各有各的成功經驗。
近年來,部分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積累了有益經驗,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為推動各地學習借鑒,在日前召開的2019年全國特色小鎮現場經驗交流會上,發改委規劃司推廣了“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包含五方面經驗,表揚十個特色小鎮。
典型經驗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新引擎
①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地理信息小鎮。以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為核心,引進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地理信息軟件研發、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大項目和高層次人才,建立科技創業孵化鏈,建成國內首家國家級地理信息眾創空間,建成全國首個地理信息專業展館,舉辦了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目前,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已成為科學技術普及和高科技體驗的優選之地,構成了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新型魅力空間,
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夢想小鎮。以互聯網創業和天使基金兩大產業為核心,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確定了“資智融合”的發展路徑,引進國內知名孵化器及美國硅谷平臺落戶,打造富有激情的創業生態系統,小鎮內還保留了大批古建筑和文保單位,從而推動產業功能和文化旅游共生共融,造就一方“在出世和入世之間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園。
③福建省經濟開發區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以發展新能源為核心,以鋰電產業為主導,建設高端儲能電池產業基地,延伸鋰離子電池產業鏈,引進新能源汽車企業,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研發創新先導區,小鎮培育獨特鋰電新能源文化,以赤鑒湖和外接海域為載體,規劃建設4D\VR體驗館、雙創中心、新能源游艇等項目,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新能源特色小鎮。
典型經驗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④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襪藝特色小鎮。以發展襪藝產業核心,圍繞“藝”字下功夫,搭建襪藝產業平臺,堅強供給側小鎮經濟新模式這條主線,挖掘文化脈絡,建設襪藝主題景區,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襪子為圖騰的小鎮。襪藝小鎮突出以智能裝備制造,新型原材料研發、創新設計、品牌營銷等環節,探索出時尚產業類、創新服務綜合體創新發展的新方向。
⑤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以時尚產業為核心,擁有11家總部企業及100多家服裝鞋帽等時尚品牌企業,是集產、學、研、商、行業協會管理于一體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綠色制造示范基地,實現了服裝產業、現代科技、潮流時尚三者的有融合。小鎮依托優質生態資源,規劃出山水小鎮空間格局,打造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宜居宜業之城。
⑥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綠色智能小鎮。以發展民族汽車產業為核心,以一汽紅旗悠久文化的復興為戰略支點,拓展研發設計、個性化定制等高端服務,聚焦汽車核心配套產業鏈,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應用、節能環保、教育文旅等相關產業,打造出集“智慧城市與交通”“品質生活與優美生態”,以及“創新、創造、創業”為一體的新紅旗綠色智能小鎮。
典型經驗三:農業轉移從人口市民化的新空間
⑦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蘇繡小鎮。以發展蘇繡產業核心,在實現蘇繡產業高端集聚和融合發展的同時,以文化特色為引領,小鎮突出江南文化風格,打造特色節慶品牌,開展非遺文化交流,實現蘇繡產業協同發展、蘇繡文旅的跨界融合。小鎮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宜人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定位明晰、元素突出的特色文旅類小鎮。
典型經驗四: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支點
⑧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丫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以運動休閑產業為核心,依托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充分盤活民房、農具、土地等閑置資源,保護綠色生態,注入運動元素,調動多元創業文體能動性發展鄉村旅游,將運動休閑與生態、旅游、文化、康養、扶貧等元素有機融合,形成了功能齊全、價值多樣的運動休閑產業鏈。使丫山小鎮成為旅游轉型升級的一張閃亮的新名片。
⑨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經濟開發區三瓜公社小鎮。以發展電商產業為核心,結合自身資源和特點,以農業為基、電商為魂、旅游為輔,在保持村莊肌理的基礎上建設電商基地,引進電商總部集聚電商企業,開發當地農特產品,整合包裝名優特產資源,建立統一的電商分裝庫和物流中心,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新農人入鄉創業,將村莊和田野打造成詩意棲居和宜游宜業的家園樂園。
典型經驗五: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新平臺
⑩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文旅特色小鎮。以發展民俗文化產業為核心,依托楊柳青木版年畫悠久歷史,建立年畫博物館、民俗文化館等空間集聚上下游產業和創新平臺,打造特色文化節慶品牌,實現了畫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旅游的跨界融合。鎮內突出明清古建民居文化,規劃商業及配套項目,打造宜人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的生態環境,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