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紀念館屬于國家三級博物館,位于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于1980年建成并對外開放,館名由鄧小平書記題詞,展館規劃2萬多平米,展陳面積達3100平米,其中核心展示區面積2000多平米,展館原有建筑體已有三十余年之久。
此次,上海筆克傾情打造李時珍紀念館,將其改造成集實物展陳、造景、數字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方法為一體的沉浸式、體驗式參觀感受的現代化博物館,并在2018年5月26日——李時珍誕辰50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首日參觀觀眾高達6萬多人,新的展陳受到了廣大觀眾及專家的一致好評。
都說改造難于重做,那么有著半個世紀展陳經驗的筆克公司成功打造的全新博物館到底如何呢?
讓我們來為您解開這神秘面紗~
山門
進入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用中國傳統青花瓷的青花圖紋打造的“醫”“藥“二字,李時珍被尊稱為醫藥雙圣,因此我們提取”醫藥“二字作為整個展館的形象標志,并用本草圖樣作為青花圖文。
序廳
取四象中“太陰”“少陽”作為背景,以突出中醫的陰陽學說。以郭沫若先生的題詞作為序言的篇章。頂部吊燈以本草作為燈箱圖形元素,即是運用于全館的元素。而沙盤的展示運用了目前全球最薄的雙面屏結合模型,演義蘄州千年古鎮的演變。
玄妙觀舊址
情景及人物的巧妙結合,生動地還原了李時珍與父親在玄妙觀義診的場景。
中醫四診
望聞問切的體驗使用了中醫脈搏教學模擬器的設備,讓觀眾更專業地體驗和了解到相關知識。此處主要展示李時珍的《瀕湖脈學》。
李時珍離開太醫院后回到蘄州開設診所。
李時珍閱書800卷,本草綱目中所記載李時珍引據的歷代諸家目錄。
模擬采藥場景
行萬里路,通過場景還原模擬了當年李時珍采過草藥的古跡,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配上一級工藝美術師的現場仿真植物制作,猶如身臨其境。樹木的制作即便微觀拍照也難辨真假。
薖所館
以蔣兆和畫的李時珍像為原本,進行超寫實的硅膠人物制作,從泥塑、蠟塑到最后的硅膠翻模,從化妝、植發到全身的塑形,一個人物制作需要幾十道工藝,最后的成果與真人無異。
鎮館之寶
5月26號參加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的貴賓們非常榮幸的在這里看見國家一級文物--本草綱目金陵版全套的特展,這也是此書首次向民眾展示。
藥物館
以書本為原型緩緩打開的書頁,以鏤雕的方式刻畫不同時期的李時珍畫像。
旋轉書頁展示著歷代名醫的畫像。
展示本草綱目的主要內容。“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共60類。
在此看到的中藥不僅是干癟土灰,將還原植物生態照片結合中醫飲片共同展示,即可專業辯識中藥種類,更是對自然萬物的欣賞,絢麗奪目,色彩斑斕。
動物界藥物互動墻,以線條繪畫的方式吸引著眾多觀眾的青睞。
15米超長的觸摸屏可同時滿足30人同時互動,這也是全國最大的智慧中醫藥互動墻。
干草植物標本
浸泡植物標本
引入綠色植物,營造豐富的視覺環境,提高學生互動的興趣,便是寓教于樂最好的平臺。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世界孤本,明代時期繪制,我們借此將古代故事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使得繪畫的人物及場景得以延伸。
故鄉蘄藥
故鄉蘄藥中展示了豐富的道地藥材,獨立的專業展柜展出蘄春四寶--蘄艾、蘄竹、蘄龜、蘄蛇的中藥及生活的延伸品,顯示了中醫藥早已以各種方式進入每位民眾的生活。
影院
影院共設有42個席位,其裝修風格與古樸的館內風格保持一致。所播映的影片內容則是對李時珍的一生及本草綱目對后代的影響進行總體性的講訴和紀錄。
醫藥器具展區
最后展區將展出豐富的醫藥器具,彰顯出古人用偉大智慧為民族健康所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