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是近幾年全國兩會上的高頻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住寧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何曉勇建議要加快特色小鎮建設,賦能鄉村振興戰略。
何曉勇說,“特色小鎮”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的一把鑰匙,是引領新型城鎮化的“特色擔當”,更是縣域經濟發展重要抓手。據了解,近年來,包括寧夏在內的西部地區,積極探索特色小鎮創新發展的途徑和路子,培育涌現出一批風格獨具的特色小鎮。在評選公布的全國403個特色小鎮中,西部10個省(區、市)有117個,占總數的29%。作為小省區的寧夏有7個入選。還有12個省級特色小鎮正在培育建設中,為地區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注入了新活力,成為聯城帶鄉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發展,是一直在發展,可與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我們欠缺的太多。”何曉勇表示, “現在所謂的‘特色’小鎮越來越多,甚至很多鄉鎮都開始興建所謂在‘特色’小鎮,原本作為小鎮亮點的配套農業綜合體正逐漸失去了自己本身的獨特性。”
何曉勇認為,文化傳承是特色小鎮的“魂”。定位上要堅持特色引領,找準特色文化的根、施準特色文化的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東施效顰”。
“要嚴格杜絕重‘面子’輕‘里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要做扎實!焙螘杂抡J為,產業是特色小鎮的“根”,應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精準聚焦當地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深挖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又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精準定位、明確方向,加大創新和優化升級支持力度。
何曉勇建議,國家應加大對西部地區政策傾斜力度,因地制宜完善特色小鎮激勵機制和創建的評價標準,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把特色產業、特色風貌與項目安排、資金獎補掛鉤,不搞‘平均主義’,確保特色小鎮沿著規劃科學化、產業效益化、風貌特色化方向有序推進。
“特色小鎮美在特色、貴在特色、難在特色。特色小鎮的開發者建立產業立鎮的思路,精準聚焦優勢主導產業,深挖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又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 何曉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