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是城鎮化水平進入到較高發展階段的產物,已成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的新的增長點。在空間位置上,特色小鎮處于城市“核心區”和鄉村“邊緣區”之間的緩沖區,即“亞核心區”,一方面能夠借由“核心區”的擴散效應來帶動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農村地區實現就地城鎮化,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河南應把握這一新機遇,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創新創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目前特色小鎮的運營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政府主導型,即“政府建設、市場招商”,強調政府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主導地位,政府成立國資公司,建好后根據產業的定位進行招商運營。二是市場主導型,即“企業主體、政府服務”,政府做好產業定位、總體規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并選擇、批準某一家或多家企業聯合完成投資和運營,明確投資主體,強調市場化運作方式,拉長產業鏈。三是政府和市場合作型,即“特色小鎮+PPP”模式,以政府服務、企業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為主線,核心在于政府、投資方和企業三者的聯合開發。在運營模式逐步成熟、資產證券化落地等利好的多重背景下,PPP將會成為推動特色小鎮建設的加速器。
河南特色小鎮運營受多種制約
總體上看,河南特色小鎮的建設尚處于探索時期,在發展中也顯示出許多不足,尤其在建設運營中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及困境。一是市場主體定位不明確。政府部門對投資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沒有明確的認識,投資方沒有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只是借助于建設特色小鎮去獲得資金和土地,特別是一些房地產企業沒有真正對小鎮的產業、文化等功能進行投資和運營。二是資金不足。特色小鎮廣受政府、各地開發商和民眾的重視,優秀的項目被企業瘋搶,而發展前景不太好的小鎮項目則無人問津,導致項目投資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雖然政府鼓勵并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其中,但僅僅提供了小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開發,資本介入后的盈利模式以及退出機制并不完善。三是產業支撐能力和運營能力弱。在一些特色小鎮建設中,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項目的數量和形式,忽視產業運營的質量,導致特色小鎮建設缺乏特色產業,缺少發展活力。四是國有資本過多介入。在特色小鎮項目建設的資本中,大部分是國有銀行、國有控股企業等大型國有企業參與,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過多干預項目,嚴重打擊了社會資本參與小鎮建設的積極性。五是人才缺口較大。特色小鎮運營需要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其中不但涉及前期比較復雜的產權結構以及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而且涉及后期項目的運營服務,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但目前河南的人才都聚集在鄭州、洛陽等大城市,多數小鎮的產業是粗放型產業,市場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難以吸引專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
以PPP模式和企業化運作推進特色小鎮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進全省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提升,助力特色小鎮提速發展,需從改變運營模式、實行企業化運作、落實制度保障、加強產業運營及集聚高端人才等方面著力。
實施“特色小鎮+PPP”的運營模式。憑借公益性和商業性的天然基因,特色小鎮的建設適合采用PPP模式,因此河南特色小鎮的建設應實施PPP運營模式。目前,特色小鎮處于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前期階段,地方政府應放棄之前以開發商為主導的運營模式,將項目作為主體,在PPP模式下建立以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為主的項目庫,由項目公司進行開發運營建設,吸收不同的社會資本參與進來,這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開發商利用項目把土地資源占為己有、借融資之便來解決自己資金不足的問題而忽視小鎮建設。
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化運作。特色小鎮建設應遵循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思路,以社會資本為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發揮企業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讓企業全程參與到特色小鎮的設計、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避免地方政府包攬立項,也要防止特色小鎮逐步房地產化。
制定明確的保障制度,形成完善的激勵及制約機制。PPP模式的有效運用,需要有明確的制度保障,明確界定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合作中需承擔的責任、義務和風險,保護雙方利益,最大程度地發揮優勢和彌補不足。此外,還要形成完善的激勵和制約機制,政府應加大政策引導,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和土地優惠政策,以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
緊抓特色小鎮的產業運營。特色小鎮在推進過程中應將產業運營放在項目開發的首位,這是項目運營形成穩定收益回報的重要環節,運營質量直接影響到投資方的信心和積極性。政府首先要做好特色小鎮建設的政策扶持,包括財政資金扶持、產業扶持和市場監督管理;其次應根植于當地特色小鎮的經典產業,并以創新驅動產業的發展;再次應特別注重特色小鎮建設的窗口期,以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與此同時,要樹立獨特的產業品牌效應,完善項目產業鏈,形成生態系統的產業鏈循環。
聚集和培養高端人才。為了吸引和聚集專業人才,政府部門應結合特色小鎮自身的優勢出臺優惠政策,通過政策支持、環境改善以及住房補貼等提供生活便利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入到小鎮建設中,也可通過省級人才培養計劃吸引高端人才,通過為其解決家屬的醫療保障、教育保障等問題,使之沒有后顧之憂,更加專心地投入特色小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