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科技的迅速發展,數字化創作方式與人性化設計成為藝術家所要思索的核心問題,數字技術的出現大大改變了藝術家的創作方式,突破了以往的傳統藝術。數字媒體藝術,是藝術創作的潮流新趨勢。從視聽藝術到視聽交互,從虛擬現實到人與作品之間溝通的交互媒體,數字技術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思路。它的出現,改變了舞臺藝術創作形式,豐富了舞臺表演的內容,使得整個舞臺空間產生巨大的變化,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聽盛宴。
1、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和舞臺美術的融合
舞臺美術一直是舞臺演出的重要元素,一場成功的演出絕對離不開優秀的舞臺美術設計。它是一類獨具代表的藝術創作形式,關聯眾多的藝術種類,有著自己的技術手段和展現形式,不同于其他的藝術作品。舞臺美術一貫秉承服務于演出藝術的理念:第一,著重演出現場的時空感。傳統美術在設計過程中注重對空間和時間的表達,因為舞臺空間較為有限,設計者會利用多種元素延展空間,激發觀眾對于舞臺表演的遐想,通過利用少量的元素,使觀者的聯想與舞臺融合在一起,關聯到演出所表現的相關場景,從而表現出各種空間層次;第二,看重環境氛圍渲染。演出者在特定場景下演繹,例如,家中、月下和湖邊等,大多會要利用舞臺布景來烘托現場氣氛,而不是完全還原現實環境,會依據舞臺演出的需要,對場景進行相關的藝術處理,從而達到以景襯情的效果;第三,注重虛實結合。在傳統舞臺演出中,舞臺空間受限,要給予表演者充足的發揮空間,可以讓他們最大程度地使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施展演技水平,所以利用少許現實物品的特征,對舞臺空間進行渲染,從而幫助演員的演出,完成時空關系的轉換,向觀眾展示劇中人物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為整場演出效果錦上添花。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滿足大眾的需求,依據不同的演繹方式,利用特效、感應和投影等技術手段進行創作,數字舞美逐漸成為舞臺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媒體技術在舞臺上應用,有快捷的動態的場景變化、豐富的視覺畫面、聲情并茂,相比于傳統舞臺美術具有更大的展現力,可以打破傳統的線性敘事形式,突破時空限制,完成時空變換,使得舞臺表演時間更為貼切,給予人們更加真實的感受。
2、當下數字舞美的多元化表現形式
在數字技術融入舞臺設計的初始階段中,其運用只局限于舞臺設計的某個局部,從功能來看藝術形式表現相對較弱。然而,隨著數字技術和舞臺設計的融合越來越普遍,促使多類別的數字舞臺演出成為一種可能,數字技術從舞臺設計的局部逐漸向舞臺整體化的趨勢發展。
2.1
數字技術在舞臺上的應用
(1)光影、聲電的結合
完美的視聽效果是舞臺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數字科技把光影與聲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可以讓舞臺表演的視聽效果更好,開拓了舞臺美術的設計視野,滿足了觀眾與時俱進的審美需求。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南京藝術學院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多媒體音詩畫交響音樂會《和平頌》的演出(圖1),演出現場有五塊屏幕:中間主屏,左右兩側各有兩塊副屏。伴隨著演奏者的演奏,數字影像隨節奏跳躍,時而激昂,時而低沉,音樂家的演出和燈光以及數字影像完美融合在一起。其影像制作完全還原了交響音樂創作中抽象思維的具象化視覺呈現,同時也詮釋了歌詞中最靈魂深處的吶喊。
(2)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
投影技術出現后,舞臺演出中便大量使用這一技術,通過光學原理投放在屏幕之上,呈現二維的空間效果。現今,全息投影技術打破了以往舞臺上的二維空間,形成三維或者四維的國度,為舞臺創造了新的時空關系。全息投影技術滿足了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結合,達到了表演者與虛擬影像靈活的互動效果;它在舞臺演出上的應用為藝術創作者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使得以往藝術創作者豐富多彩的創意變為現實。同時,全息投影也形成了獨特的美學價值,極大地改變了觀眾的視聽感受,刺激了觀眾的心理體驗,增強了觀眾對于舞臺表演的感知力。全息投影下的虛擬場景代替了部分傳統舞臺的實物布景,給觀眾全新的視聽感知和現場體驗。
2016年,一組交互作品在網絡大火,它是以《光·影》為名的新媒體舞蹈表演,該作品采用了數字影像技術、燈光技術和全息投影技術。整個舞臺是一個全黑的密閉空間,分布在舞臺周圍的投影設備,通過不同角度的投射,將影像呈現在舞臺之上,從而達到全息的視覺效果。舞蹈演員在全息投影技術的支持下,隨著影像舞動,相互呼應。在《光·影》舞蹈中,舞者和3D虛擬畫面融為一體,并不時與光和影形成的“像素雨滴”互動,波瀾起伏的光毯隨著舞者的擺動形成一圈圈的光紋。現場的舞蹈秀使得舞臺表演、舞者和觀眾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人沉浸于舞臺表演中。但現在大多數的全息舞臺都有一個缺陷,它只有在特定的視覺范圍內才可以呈現完美的效果。一旦超出某種角度,效果便有偏頗,這仍需要提升改進。
(3)具有實驗性的數字舞美
隨著數字技術在舞臺不斷應用,藝術創作者紛紛對其進行創新和融合,呈現了很多具有實驗性的舞臺表演。2017年,在福建中瑞劇場演出的影音秀《三坊七巷》(圖3)大獲成功,整場表演以視覺效果和音樂推動劇情的發展。《三坊七巷》在舞臺格局的設計上,沒有采用左右開合的視覺設計,而是將舞臺分為三塊,上中下三部分對應地屏、背景環屏和天屏,形成360環形的視覺效果,人們可以與舞臺零距離接觸。當三屏同時運作時,觀眾的視角便會放大,使其完全融于舞臺之上。舞臺空間的獨特設計,觀眾與舞臺的零距離接觸,更好地實現了觀者與虛擬影像的互動。《三坊七巷》采用了大量的數字技術,以往的舞臺演出中,數字技術在演出中起到輔助作用,而在該舞臺中,影像決定著演出的節奏,由演員配合著影像進行表演。
2.2
數字舞美的特性
(1)交互性
交互性是數字技術應用于舞美設計的特色之一,它是指舞臺可以和表演者、觀眾產生互動。以往的舞臺,都是單方面的輸出,即舞臺對觀眾輸出。數字技術下的舞臺藝術,是雙向交流。人們對舞臺影像的需求不僅僅是簡單的畫面,而是要有豐富的交流關系,讓表演者和觀眾能夠參與其中。德國知名設計師Tim Jockel攜手Hip hop舞者Majid Kessab創作的《HYPRA》(圖4),利用交互裝置,塑造別樣的Hip hop視聽盛宴。《HYPRA》是融合了音樂、舞蹈和數字藝術等元素的一款動力系統。舞者活力的舞姿配以閃動的視覺燈光效果,給觀眾營造了一種置身在不斷加速的旅途之感。在這里, Tim Jockel設計了一個多功能的、完全人造的設備,進一步探索了舞蹈與數字藝術之間的關聯。舞蹈動作事先用2臺kinect相機拍攝完成,根據動作再進行影視部分的設計。隨著音樂的開始,舞蹈演員擺動著四肢隨之舞動,后屏的影像也隨舞姿延伸出各色的花火。在短短幾分鐘內,影像不斷聚合、散開,與嘻哈舞蹈完美融合,展示了嘻哈文化的魅力。
(2)沉浸性
沉浸性作為數字技術一大鮮明特點,是讓人們完全融入舞臺環境之中,成為舞臺的一部分。沉浸式舞臺的優點在于觀眾摒棄了外界的干擾,全身心地融于舞臺之中,感受作品的主題和精神。打造一個沉浸式舞臺的決定因素在于對人們感知系統的把控,在演出的時候要給予觀眾多方面的刺激,不只是在于聽覺和視覺,還要注重嗅覺、觸覺等,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權利的游戲》作為熱門美劇,為了反饋粉絲舉辦演唱會,整個現場被各類大小的led顯示屏包圍,舞臺中間懸掛著三大塊顯示屏,將現場打造成一個全包圍式的舞臺。除了劇中的片段,制作方還定制了音樂會專屬的舞臺效果。比如,具有魔幻色彩的樹木在舞臺上生長、落葉;“凜冬將至”時整個場地“雪花”漫舞、角色們在飽受戰爭洗禮時出現的滾滾濃煙。此外,整個秀采用大量煙火裝置,當LED屏中出現噴火的巨龍時,現場的噴火裝置同時啟動,帶來的熱浪讓觀眾們身臨其境。
由此可見,利用眾多的大型LED顯示器和全息投影技術來營造現場氣氛已是現代舞臺設計的新方向。
3 當代數字舞美的未來發展
數字舞美的發展日新月異,數字技術的創新及其在舞臺演出中的應用,為舞臺美術開闊了新道路,現在數字舞美已經成為舞臺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臺的定義也隨之發生變化,當代的舞臺表演應具有更大的空間。現在數字舞美已經成為了新潮流,是各類藝術工作者喜歡嘗試的新手段,數字舞美是未來舞臺發展的總方向。目前,數字舞美還處在發展階段中,要使其與舞臺美術更完美地結合,還需要眾多藝術者們的努力和積極探索。舞臺美術從其發展史來看,經歷了由虛擬、抽象轉向寫實、具象,進而呈現多種形式并存的局面。“多元并存”是當代舞臺美術發展的總趨勢,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科技來展現舞臺是人們需要探索的課題。舞臺藝術創作者要善用影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交互技術等數字技術,最大程度上與創意結合,探索新的舞臺演出的樣式,奉獻更多極具震撼力的舞臺表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