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作客演播室,暢談地區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城鄉體制改革等話題。(摘選)2019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之年。如何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緊扣浙江實際、發揮浙江優勢,高標準推進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
特色小鎮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平臺
主持人:由浙江最早探索的特色小鎮, 在短短三、四年時間已經走向全國成為"網紅"。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浙江成功的經驗是什么?怎樣繼續保持這一優勢?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
特色小鎮從2015年,我們浙江省第一次提出來以后,迅速在全國形成了非常大的反響。
特色小鎮這幾年為什么取得這么好的成績?我覺得有這么幾點。
我們有一個非常創新的一個小鎮的理念,叫“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國家發改委根據我們這四句話的理念發文,進行全國推廣。其實它就是一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融合,這個就是我們特色小鎮的理念。我們是以產業為主的,叫“產業立鎮、科技強鎮、旅游興鎮、文化傳鎮”。
第二,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工作體系, 規劃有指南,創建有導則,考核有辦法,命名有標準,扶持有政策,F在的省級標準,今后要上升為國家標準。
第三,形成了一個競爭的態勢、機制,“寬進嚴定”。這個是2015年省政府會議上就定下來的,一直堅持到現在,進來可以寬一點,但是命名從嚴。
第四是精準分類指導。主管部門在面上有一些統一的標準、要求、規劃。經信廳、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金融辦等進行具體的推動,所以這樣就形成了比較好的推進機制。圍繞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思路,自始至終沒有偏離,能夠出成效。
應該說,特色小鎮的淘汰也不單是去年,其實我們第一年就開始了,現在我們已經淘汰了三批。降格了13個,淘汰了培育小鎮7個,警告了33個。
非常有成效。不是說拿了帽子,就可以睡大覺。我們是一種創建制,做不好就退出,做得好可以進來的動態管理。
正因為有優勝劣汰的機制,小鎮能夠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大家能夠非常主動地去作為。
主持人:“高質量發展”是今年提到特別多的一個詞,去年,浙江省率先啟動優勝劣汰機制,部分省級創建、培育的特色小鎮遭到警告、降格甚至被淘汰。淘汰的原因是什么,對其他小鎮有什么警示作用?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
原因我覺得是有這么幾點。首先是規劃不科學。沒有按照特色小鎮的理念,生產、生活、生態,產業、文化、旅游、社區融合的概念體現進去。
第二就是產業不突出。因為特色小鎮是我省高端要素的一個集聚平臺,是新發展理念體現的平臺,那么產業定位是很高的。我們每一個小鎮只定位一個產業。有些小鎮當時產業定位不準,層次不高,就集聚不了人才,就會不夠特、不夠強。
第三是融合度不夠。因為我們不單單是產業,還有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的融合,而且這個融合必須從產業中來,不是疊加,它是一種化學反應。
第四是建設進度不快。每一個小鎮,每年的投資是有要求的。一般的小鎮是10億,有的是15億。有的小鎮受到項目、土地要素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達不到投資要求,就會被淘汰。
第五是高端要素集聚不夠。不能夠形成或者吸引一批高端的要素在小鎮的集聚,那這種小鎮也淘汰。
主持人:關于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發改委下一步有哪些規劃?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
未來幾年包括2019年,我們要求高端集聚度,就是說更加體現它的高端,聚焦它的高端。我們必須要把特色小鎮真正建成我省全面進行新發展理念的高端平臺,這樣一個宗旨,來聚焦高端要素的集聚。
第二個,我們會更加聚焦產業,而且這個產業是特而強。我們希望它能夠聚焦的是產業當中的高端。
第三個,我們會更加注重產業和文化、旅游、社區的一種融合度,既是宜業的,也是宜創的,也是宜游的,同時也是宜居的。
2019年(近期)我們會啟動一批,驗收第三批,我們前兩批已經驗收了七個特色小鎮,今年這個量會放大。還會啟動第五批的創建對象和第四批培育對象。
第四,我們會實施畝均論英雄的領跑者(行動)計劃,就是把各類改革,像標準地、區域能評區域環評,在我們的小鎮中更好地復制。
第五,進一步拓展小鎮的理念,怎樣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我省特色小鎮在新階段的發展,更符合當地實際的一些理念、一些創新。主要是這幾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