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在我國發展的如火如荼、遍地開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全國特色小鎮試點403個,加上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數量超過2000個,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由政企合作發展的特色小鎮。
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于2018年8月30日發布的《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中提到,在2018年9月底前,省級發改委將第一批特色小鎮推薦案例(2個以內)報送國家發改委;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申報工作;在2019年1月底前完成最終審核。也就是說,2018年新的特色小鎮申報已經開啟了。邁入2019,已經火了三年多的特色小鎮在新的一年將如何發展?
01.2019年中國特色小鎮發展預測
特色小鎮的總體發展方向是小規模、產業化、集約化、差異化,具體到2019年,我們預測特色小鎮將會有以下六個發展趨勢:
趨勢一:長效機制建立,政策引導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提出了若干規范管理措施,要求各地區嚴格對標對表、認真查擺問題、切實加以整改。其中,《通知》中明確了特色小鎮的基本條件,同時鼓勵各地區挖掘多種類型特色小鎮,避免模式雷同、難以推廣。立足不同產業門類、不同地理區位、不同運行模式,來建立各具特色的高質量特色小鎮。未來,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將更加明確、規范。進入2019年,規范特色小鎮建設的長效機制或將建立健全,要求各地嚴格規范特色小鎮建設,進一步落實國家關于特色小鎮建設的各項政策,從而切實強化對特色小鎮的統籌指導、統一行動,促進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趨勢二:PPP合作模式呈上升趨勢
特色小鎮融資模式多樣,包括基金資金、開發性銀行政策資金、PPP、商業銀行信貸資金、ABS資產證券化、政府貼息等。相比較之下,PPP合作模式具有其他融資模式不具備的優勢,即PPP模式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特色小鎮建設的資金缺口問題,還能平衡各方面長期利益。目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已經逐步廣泛運用,未來將被更多項目選擇,呈現上升趨勢。
趨勢三:健康產業成為熱門方向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現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基本目標。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理念,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健康管理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具有空間大、增速快的特點。據數據顯示,2017年大健康產業規模達4.4萬億元,2018年達5.4萬億元。
隨著大健康理念的推行,健康產業特色小鎮將得到長足發展。未來,健康產業小鎮將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等行業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趨勢四:文旅小鎮熱度持續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在升級。涵蓋了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多項功能于一體的文旅小鎮,因其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多重旅游需求,不僅在過去幾年是特色小鎮的發展熱點之一,并且這種熱度在新的一年里還將會持續。從傳統、單一的觀光游發展到多樣、豐富的休閑、體驗特色旅游,消費者的偏好更為個性化,文旅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更加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提供細致化、定制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來吸引更多游客。
趨勢五:工業文化特色小鎮迎來新機遇
2018年11月,工信部印發了《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對開展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據《辦法》顯示,支持打造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工業旅游線路,鼓勵利用國家工業遺產資源建設特色小鎮(街區)等。此《辦法》的推出不僅會推動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同時還利好特色小鎮的建設。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深入發展以及旅游業的蓬勃興起,工業旅游的人氣迅速增長。利好政策的出臺給工業旅游帶來新機遇,未來以工業文化為主體的特色小鎮將進入發展快車道。
趨勢六:借力冬奧會發展冰雪小鎮
2022年,第24屆冬奧會將于北京舉行。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帶動了周邊城市冰雪產業的發展,不少城市更是以此為契機作出冰雪產業規劃,冰雪旅游的熱度一再升高。近年來,冰雪產業快速擴大,需求迎來增長,國家及地方也陸續出臺利好政策推動冰雪產業發展。如河北省張家口市將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積極推廣冰雪運動,發展當地冰雪產業。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而在2019年,將有更多冰雪小鎮被加緊規劃和建設。
02.特色小鎮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
特色小鎮一方面發展的如火如荼,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寵兒,一方面又在實踐操作中出現了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進入新的一年,我們一方面期待特色小鎮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一方面針對特色小鎮建設中的種種問題,我們也應當本著“正確認識問題、正視問題、及時糾偏”的態度來探索解決對策,為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從實踐層面來看,特色小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種:
產業導向不清晰
很多研究表明,現階段特色小鎮建設在一些地方已經徹底走樣,通俗一點說,就像是變成了一個筐,什么項目都往特色小鎮里面裝,導致小鎮的產業定位不清晰。
規劃和建設同質性嚴重
特色小鎮規劃和建設同質性嚴重,特色元素體現不突出。因浙江特色小鎮起步早發展成功而出現了很多對其照搬照抄的現象,在產業特色、建筑風格和城市整體風貌上缺乏地方植根性。
房地產化傾向明顯
特色小鎮建設中非常嚴重的一種傾向即是打著特色小鎮建設的幌子搞房地產項目。特色小鎮如此受房地產企業青睞的原因在于特殊的土地獲得方式:不需要經過“招拍掛”,從而大大減少了獲得土地的成本。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有眾多知名房地產企業紛紛與小鎮簽約,數量高達數百個,這將使特色小鎮趨向于“房地產化”。特色小鎮的“房地產化”趨勢帶來的后果是地價上漲、租金哄抬,最終把特色小鎮里真正的特色產業排擠出去。
政府主導的特征明顯,企業主體、市場主導的格局尚未形成
相關研究中對100個特色小鎮進行調查,顯示其中超過60%由政府主導,出現了地方政府大包大攬,政府與市場邊界模糊,市場機制被扭曲的情況。
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供給不足
土地、資金、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了特色小鎮的建設,有關研究表明,有超過80%的特色小鎮都反應了土地不足的問題,資金不足則是在欠發達地區發展特色小鎮的主要瓶頸,人才短缺也是一個普遍反應的問題。
以人為核心的理念體現不足
一些特色小鎮在發展中并未體現出以人為核心的理念,各類功能融合不充分,小鎮發展的包容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數小鎮存在“重生產、輕生活”的情況,很多小鎮的主導產業與宣揚文化之間缺乏內在邏輯關聯,社區、社群等軟環境的營造過于滯后。
有關特色小鎮發展中的問題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并且也早已引起了社會和國家政府的廣泛關注。國家發改委為規范特色小鎮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開展部門間的協調、與地方政府會談和大規模研修培訓等等。解決特色小鎮發展中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凸顯特色,千鎮千面。特色小鎮的重點在于“特色”而非“小鎮”,凸顯特色是為了防止出現“千鎮一面”的情況,這里既包含產業特色,也包括文化特色。文化是一個小鎮的標簽,從前期規劃到后期建設、運營都應當充分挖掘當地的特色文化,將文化與生產、生活、生態等各方面協同發展,真正實現產城融合。
強調“產業立鎮”。一千個特色小鎮應該有一千張面孔,但它們也擁有一個共同特點,那便是立足產業。《通知》指出“堅持產業立鎮”、“以引導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并將“宜業”放在了“宜居”、“宜游”之前,將“經濟發展”放在了“公共服務”、“綠色生態”之前。這意味著小鎮建設必須以產業建設為核心,并兼顧“宜居”、“宜游”,而不是相反。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模式。促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必須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防止政府大包大攬,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基本路徑。
徹底解決房地產化。解決特色小鎮地產化,主要有三條措施:一是優化用地結構,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用地比例;二是合理安排產業用地和房地產用地的供應時序和開發節奏,堅持先發展產業,再建設住宅和商業設施的順序,避免在產業支撐不足的情況下,大量進行房地產開發;三是嚴格執行土地出讓有關規定,不得將特色小鎮用地低價、打包出讓給房地產開發企業。
強化用地、資金和人才保障。土地方面要盤活存量用地,針對特色小鎮實施柔性化的綠色供地機制;資金方面要用好存量資金,同時提供資金增量,建立特色小鎮專項基金,擴大融資渠道;人才方面可通過稅收優惠、優先落戶、人才獎勵等激勵措施吸引人才入駐。
以人為本,實現“三生融合”。以人為本,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區服務,營造宜居環境,在滿足參與者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生產、生態、生活”的有機結合。
特色小鎮是我國新時代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的新抓手,是踐行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對破解大城市病、加速鄉村振興、加速產業合理布局、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都有著重要意義。進入2019年,我們預測并期待特色小鎮建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不偏不倚,真正釋放出城鄉融合發展和內需增長新空間,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