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是科學的種子。”
這句愛迪生的名言,是9月29日試開館的金華市科技館的主題。
當天上午,在金華多湖中央商務區所在的燕尾洲,金華之光文化廣場竣工暨金華市科技館試開館儀式在這里舉行。金華市市長尹學群、省科協副主席姜長才和其他來自各部門的代表以及市民代表一起,參觀了第一天試開放的金華市科技館。
金華之光文化廣場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6億元,是集城市展示、展覽、青少年活動、市民公共活動、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場館。場館按照“國內領先、省內一流、地市級標桿”的標準精心規劃建設,是多湖中央商務區“五大中心”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全新的金華市科技館建筑面積1.1萬平米,設置了“生命與演化”、“探索與發現”、“設計與制造”、“地球與宇宙”4大主題展廳,通過創設科學情境,帶領公眾進行探索式體驗,激發公眾好奇心和求知欲。全館共有展品189件,其中集成創新展品42件;引進國外技術展品10件;地域特色展品16件;獨立研發展品13件。主題特色創新、科普傳播手段創新、展教區域設置創新,將科學原理融入到生動有趣的互動中,實現展教結合、寓教于樂的科普功能。
金華市科協主席汪希燕說,科技館是以科普展覽為主要手段的科普設施,展品和各類科普活動是它的靈魂。近幾年來,科技館作為實施科敬興國的基礎設施,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公眾接受科普教育的活動場所,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隨著人們對科技館的認識不斷深化和建設理念的不斷提升,科技館的建設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金華科技館建設創造了九個月完成布展的全國同類科技館最短布展時間的奇跡。在方案設計階段,金華市科協開展科技館布展方案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征集金點子活動,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為在科技館凸顯金華特色,市科協開展了“金華智造”展品展項征集工作,面向全市,征集“金華智造”的最新代表,展示一批符合國家發展方向、體現金華科技特色的產品。
位于科技館中庭上方,直徑5米、重量超2噸的“蔚藍星球”尤其引人矚目,這一目前國內直徑最大的吊裝球型LED屏上播放著專門定制的地球生命影片。一位姓孫的參觀市民告訴記者,碩大的星球讓人感覺自己所在的位置就是在太空,在遙望地球。
在“金華智造”展廳,可以看到金華本土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新型變速箱、北斗高精定位在金華的應用、金華制造的電機在霍金輪椅上的應用、玄武巖纖維材料在航天工程上的應用、太陽能電站的開發運維、植保無人機等一批代表金華智能智造的展品。
在一層展廳,設置《人體迷宮》、《大腦總部》等8件亮點展項和35件其他展品,引導公眾探討生物的起源與演化,探索人體的結構和功能,體驗對聲、光、冷、暖等感知。展廳外部的巨型圖文,展示地球形成以來46億年間的生命演化史。
在二層展廳,圍繞傳統物理學與現代物理學主要發現,探討物質運動背后的科學原理,并展現科學發現背后的故事,引導參觀者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展廳布置了《量子劇場》、《量子大百科》、《金華驕傲》等10大亮點展項。走廊中的高科技石墨烯互動墻,向來賓展現科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在三層展廳,被構想成一座大型機械研究基地,設置“設計”、“研發”、“加工”、“組裝與測試”四大中心。《材料展示組》、《機械臂》、《飛機發動機》等亮點展項參與性強、互動性高,帶領參觀者在趣味體驗中掌握制造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展廳外墻上通過多媒體、陳列與圖文,直觀展現出多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生活的改變。
在四層展廳,包括《航天訓練營》、《登陸火星》等8個亮點展項。通過一系列天文探測和太空探索的互動體驗,讓參觀者對科學未來充滿期待。走廊中巨幅人類天文發展大事記,帶領參觀者感受人類對宇宙奧秘的不懈追求。
金華市科技館內還設置了目前國內科技館中少見的量子劇場,專門介紹量子理論,觀眾將通過劇場中亦真亦幻的虛擬影像,探訪廣闊的量子世界,了解中國量子科學的發展。在科技館量子論劇場的建設工作方面,金華市科協多次組織設計單位、量子論劇場施工單位與潘建偉院士團隊、國盾量子以及陸朝陽教授(潘建偉院士團隊核心成員)團隊就“量子論劇場”影片腳本進行深入對接。“量子論劇場”影片腳本的撰寫工作也得到了金華市科協兼職副主席陸朝陽教授全力支持,由陸教授親自修改并進行科學性審查。目前,量子論劇場影片正在拍攝制作中。
整個科技館設計以人為本,將科學發展脈絡融入公共空間中,讓來賓在空間感知。將科學原理融匯在有趣的互動里,讓來賓在體驗中感受。真正做到科技圍繞人而講述,帶給來賓最佳的科學體驗。
同時,設置多個展教互動區域,引入豐富的STEM課程。讓周邊實力科技產品和課程走進科技館,國內首個室內大型科技滑道也出現在了館內,同時也是首家設立常設公益科技推薦平臺的科技館。未來還會打造多條特色科技游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