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8年度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6號),共認定296項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我校教育科學學院白學軍教授主持的《不同流派心理咨詢技術在同一案例中的應用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獲批該項目。
該項目通過心理咨詢專業化服務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使學生理解心理咨詢的專業倫理規范及其必要性與專業性,掌握心理咨詢室的設置與布局規范及功能,具備區分心理咨詢室適用對象和適用癥狀差異和范圍的能力,掌握心理狀態辨識的原理和方法,訓練心理狀態辨識的基本技能,掌握常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主要理論及技術,訓練采用不同的咨詢理論與技術分析同一來訪個案的心理問題及利用虛擬仿真實驗材料進行模擬咨詢的能力。該項目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實驗教學項目,拓展了實驗教學內容廣度和深度,延伸了實驗教學時間和空間,提升了實驗教學質量和水平,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實驗研發技術、開放運行模式、實驗教學隊伍、實驗評價體系和實驗教學效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讀到這里,你是不是還對這個項目感到“不明覺厲”,來聽聽參與項目的老師們是怎樣說的吧~
心理與行為研究院王曉莊教授從人才培養目標角度談到:“培養學生掌握不同流派心理咨詢的原理與技能,是應用心理學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由于在校學生不具備對來訪者進行心理咨詢的資質,也不允許學生對心理咨詢實境進行觀摩。傳統視頻案例教學往往咨詢過程與教學目標又不能呼應,并且同一來訪者只能接受一種流派的心理咨詢技術的咨詢過程。針對心理咨詢技能教學上的難點與瓶頸,該項目通過‘人-機’互動,學生可以模擬作為咨詢師角色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判斷,對來訪者的表現做出回應。使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各流派心理咨詢技術的適用性和獨特性,實現不同心理咨詢技術在同一案例中應用與比較的教學要求,克服學生掌握不同流派心理咨詢技術的難點,在虛擬仿真‘實境’中提升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
項目的成功獲批離不開參與者的共同努力。劉拓老師談到:“項目從籌備到正式開放運行,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在白學軍院長的主持下,楊海波副院長親自帶領著十多位心理學的老師們連續奮戰完成了整個項目。老師們精誠合作,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親力親為。從項目主題的凝練,到心理咨詢主流理論的梳理,從網站腳本的撰寫,再到動畫人物的配音,甚至連網站的背景圖片都是老師們一張一張拍出來的。這都是為了保證了同學們能夠最大可能的看到和聽到真實的心理咨詢,盡可能的接近心理咨詢的現實環境。這要比任何書本的理論都鮮活得多。”
該項目也給參與體驗過的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碩士研究生劉夢君說:“這個項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從學生學習的流程和規律出發,設置了一系列的學習方法。我覺得學習知識點很重要,但其中的監督和反饋對我的啟發更大,使學習到的知識點得到了提升與鞏固,通過反復研習案例、掌握咨詢流程、咨詢技巧、咨詢基本操作、心理狀態評估方法等基本理論和操作方法,訓練我們針對同一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采用不同的咨詢理論與技術。在此過程中,教師講解方法和步驟,對學習前、中、后全過程加以指導和引導。這種方法有效調動我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能力。”
本科生蘆旭蓉說:“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在生活中別人總會問我‘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嗎?’往往我的回答是不知道,接著第二個問題就是‘那你將來是心理咨詢師咯?’,通常我會笑而不語,內心很是無奈。因為我在課堂上學習到了很多心理治療理論和手段,但是沒有地方去實施,所有的知識都停留在課本上、筆記上,我很懷疑我將來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咨詢師嗎?虛擬仿真系統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去操作這樣一個心理分析過程,理論結合實際使得我對行為主義療法、認知行為主義療法和家庭治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相信通過接下來的學習,我會對我的專業掌握得更加牢固,也將以更加自信的狀態踏上未來的職業生涯。”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是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旨在突出應用驅動、資源共享,將實驗教學信息化作為高等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以高質量實驗教學助推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快速發展,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
2019年,我校將繼續推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水平,早部署,早培育,加強服務,持續推進,以高質量實驗教學助推本科教學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