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身在戶外運動等方面的IP資源,在中國低調布局一段時間的Discovery(探索發現),開始全面向中國主題公園市場發力。在日前召開的2019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峰會(以下簡稱“峰會”)上,探索發現(上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經理李展融披露了Discovery將在華加快主題公園落子步伐的消息。會后,她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Discovery在內地將建設1-2個大型旗艦型探索發現主題公園,并布局一些小型項目或體驗中心,目前已確定其中一家大型旗艦項目將落戶上海市寶山區,并配有商業、餐飲、酒店等配套設施。在業內看來,本次Discovery披露的中國市場規劃,意味著該企業在華投資方向正從單一的專業戶外探險向更廣闊的家庭游客需求擴展,但在目前國內主題公園市場競爭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勝算幾何尚是未知數。
野心初現
提及Discovery,人們總能戶外探索、野外求生、野生動物、紀錄片等知名節目聯系起來,而做頻道內容起家的探索發現,也要開始大舉進軍主題公園市場了,其中,中國就是他們選擇率先試水的主戰場。
在11月4日接受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李展融介紹,上個月,Discovery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文旅總部,負責整體規劃探索發現在華市場的主題公園布局和授權。具體來說,Discovery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內選址建設1-2家大型旗艦型探索發現主題公園,同時,在國內的一些熱點城市,還會選擇性的建設一些小型主題公園、市內戶外的體驗中心項目等。
“目前,Discovery已經確定將在華首家大型旗艦型主題公園落戶上海市寶山區,規模約為800畝,主要定位為沉浸式體驗型主題公園,涵蓋科普、動物、生活旅游、體育等多方面的內容,可能會設置機械、體驗等類型的設施和項目,包括室內和戶外等多種形式。”李展融表示,建成后,該主題公園的將主要面向親子家庭、青少年等人群。她特別提出,Discovery期待能與上海已建成的其他主題公園一起,形成整體帶動效應,令當地的主題公園共同形成一條特色旅游線路。
雖然現在上海市寶山區的這家主題公園項目的開園時間、門票售價等尚未確定,但李展融表示,目前Discovery文旅總部已對未來主題公園的二次消費、衍生開發進行了初步規劃,即希望利用Discovery本身IP的粉絲效應,瞄準更垂直的消費者,培育專業化的興趣愛好,不追求單獨開發某一項或某幾項產品,而是通過塑造一個完整的粉絲產業鏈條來調動更多消費。
細分需求倒逼差異化供給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Discovery在國際上還沒有已建成、運營的大型主題公園,現階段僅在哥斯達黎加在建一個項目。其實,2016年該企業曾“低調”地在浙江省莫干山落地全球首個探索極限基地,進行產品孵化,但整體規模相對較小,占地面積僅180畝。因此,上海市寶山區的Discovery主題公園,很可能成為全球首批利用該IP建成的大型項目。
“與近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其他國外品牌主題公園相比,Discovery主題公園瞄準的是更為細分的旅游消費需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認為,不論是迪士尼、環球影城還是樂高樂園,這些外來品牌在華建設的項目基本還都是以純娛樂為主,而以探索、科普為主體,包含教育內容的項目確實還存在供給空白,而各地建設的科技館等項目,雖然在功能上與其有、相似之處,但大多以公益性為主,市場化程度并不高。王興斌還提出,在當前我國研學旅游、戶外探險旅游等新興產品熱度處于快速上升的時期,Discovery主題公園的落地,確實擁有一定的市場基礎。
其實,峰會發布的《2019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顯示,在過去的18個月,中國主題公園市場發生了一些波動,按下了“冷卻鍵”。在建和擬建的主題公園項目有降溫趨勢的同時,一些新建項目也宣布了延遲開業。究其背后原因,與主題公園運營方和投資方都開始更加冷靜和理性,愿意拿出更充分的時間去尋覓產業的契合點,以及去了解游客的消費需求密切相關。
峰會上,融創文旅主題娛樂事業部策劃總經理苗小龍也表示,近幾年,消費呈現出更加細分化的趨勢,無論是外地游客還是本地居民,人們對于娛樂型和旅游度假類的消費越來越細分,因此,現在有不少主題娛樂業態為了滿足不同結構的游客全維度需求,都都開始加速完善供給。苗樂文坦言,在融創針對細分需求配備了一些新設施,并且打通日夜經濟開設夜場活動后,游客數量較此前翻了2-3倍。
新入局者挑戰內外強敵
那么,作為中國旅游市場,甚至是主題公園行業的新入局者,在開發相關項目上幾乎從零做起的Discovery到底能憑借自有IP掀起多大波瀾呢?
在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看來,Discovery主題樂園與其他國外品牌的主題樂園相比,差異化定位還是非常顯著的,然而,其IP在主題公園業屬于跨界IP,即使節目擁有一批忠實粉絲,但游客帶動效應到底有多強,還是未知數。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在我國,主打無動力項目的本土樂園項目還是相對較多的,比如目前在上海迪士尼周邊即將開業的無動力親子樂園項目的季高游樂集團等。”周鳴岐直言,這類公園看似建設、經營難度不如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大型主題公園,但也需要擁有專業化的設計、建造、內容研發以及運營能力。但目前,Discovery可參考的樣本相對有限,外方相對缺少主題公園開發和設計經驗,未來產品品質和經營業績尚需觀察。周鳴岐表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Discovery主題公園如果要兼具有動力機械設備項目及無動力體驗類項目,可能要面對眾多業內成熟企業的“內外夾擊”。
此外,周鳴岐還提出,目前,國內主題公園的IP衍生經濟開發還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很多運營方都有意分羹這個市場,但真正能打出名號的少之又少,Discovery雖是一個知名的IP,但由于其聞名大多還是一些自然、探索、極限挑戰類的節目,很少涵蓋原創形象等可直接開發衍生產品的元素,可見,未來要形成屬于自己的粉絲經濟,還有一個相對較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