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樂清市博物館新館舉行試開館儀式。同時,盛世雅藏·樂清市收藏家協會藏品展在一樓展廳開展,展出書畫、瓷器、玉器、錢幣、雜項等五大類藏品200多件,展覽將延續到2019年元宵節。
近年來,樂清大力推進文化場館建設,不斷充實館藏文物,積極開展藏品展覽,有力促進了樂清優秀傳統文化和民間精湛技藝的傳承發揚。樂清市博物館新館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擁有藏品4874件、資料文物876件,是目前省內各縣市中設施最齊全、功能最完善的博物館之一。
同時,隨著樂清公共文化設施的日益完善、基層文化活動的日益繁榮,城市文化氣息的日益濃厚,一大批國內外藝術名家先后來樂清開展文化藝術展示交流,有效提升了樂清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博物館新館的建成,將成為中心城區重要的城市景觀和旅游景點,展示樂清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樂清市文廣新局工作人員介紹,樂清市博物館裝修布展項目以“一山一灣一河”為理念,展示主題為“樂音清揚”。
展示設計分為四個部分,即自然樂章“天籟如畫”、歷史樂章“簫聲悠遠”、人文樂章“鄉音四方”、經濟樂章“協奏輝煌”。展示樂清雁蕩山、樂清灣的自然人文,史前文明至抗戰解放的歷史變遷,佛教道教儒學及平民文化的人文情懷,創業為先的民營經濟發展等亮點內容。
第一部分|自然樂章
天籟如畫
海上名山共潮生,山水清音啟序曲
雁蕩山、樂清灣共同組成“濱海山岳型”自然風貌,是樂清地域特性的表現和承載,更是樂清人文史脈的根基和土壤。近觀層巒疊嶂,雁蕩山石吟唱著億年天工的壯麗之歌,成就寰中絕勝的“東南第一山”。遠聞潮水浩蕩,樂清灣畔回蕩著海洋牧場的豐收之樂,成就海上門戶的深水良港。這東海邊一幅如詩長卷,盡顯樂清山水人文風韻。這天地間一曲如畫天籟,邀您共享“海上名山”、“金色港灣”自然樂章。
第二部分|歷史樂章
簫聲悠遠
五千年文明史,一千六百多年建縣史
樂清,年輕的城市,亦有古老的歷史。東海曙光,史前遺址,先民開拓,遠古初音;縣域變遷,縣民遷徙,多番輾轉,千年飄蕩;抗爭自然,治水興利,圍海興田,世代之功;臨海要沖,抗倭衛鄉,烽煙傳續,固守海疆;現代肇始,千年夢醒,救亡思潮,迎來解放……千年的歷程,猶如多變的簫聲,在時而低沉時而激昂的婉轉流韻中,穿越悠遠的時空,似那歷史之河、生命之河,起起落落、浮浮沉沉。
第三部分|人文樂章
鄉音四方
在如詩、如畫、如樂的自然環境中萌生、孕育、滋養,在延續、變遷、浮沉的史脈發展中堅忍、抗爭、拼搏,樂清之地域人文特性漸漸形成并發展。
海上名山,佛緣自成;山海仙鄉,道心自傾;重學重教,書院遍布;藏書盛行,書香遠溢;民生多姿,濃濃鄉情。山水與人文兼美,樂清成為佛道鼎盛之處、文儒薈萃之邦、民生多彩之地、名賢輩出之鄉,其佛、道、儒、民等多樣文化幻化豐富音韻,匯集成別樣鄉音,縈繞鄉里,傳達四方。
第四部分|經濟樂章
協奏輝煌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影響一方經濟
中國古代以農耕為主,而樂清環山臨海,土薄地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促成農商并舉的生產生活方式。“永嘉學派”倡導的“事功思想”是樂清經濟發展模式的歷史淵源,作為一種文化積淀與傳承,融入樂清人特有的精神世界與人格稟性,使他們能摒棄“重義輕利”,倡導以利致義;拋棄“鄉土觀念”,敢于走南闖北;破除“安于現狀”,勇于創新進取。樂清,協奏出一曲輝煌的樂章,領跑全國民營經濟。
樂清博物館樓層布局圖
地址:樂清市晨曦路2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