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記憶裝置是一個放在蛇口影劇院廣場的時間裝置,蛇口街道辦作為項目的業主,要求對原有的兩道浮雕景墻進行改造,希望利用它來重新激活人們對蛇口歷史的記憶。
從沿街看裝置元素之一的海岸線變遷圖,蛇口記憶裝置位于蛇口影劇院廣場上,是一個時間裝置
老化中的城市公共空間 | Urban Public Space In Aging
四十多年來,深圳的改革與發展成果為全世界所矚目。在深圳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過程中,本土村落逐漸被淹沒、變成鋼筋水泥的叢林,甚至最終消失無蹤。
深圳的蛇口,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方,這12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縮影。經過四十多年的城市化發展,蛇口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變成了一個人口密集的海濱中心城區,與此同時,蛇口的舊城區也逐漸開始面臨公共空間老化和不足的情況。
蛇口記憶裝置為不同年齡層的人們講述蛇口的發展歷史
影劇院廣場的發展和消失的海岸線 | The theater square and disappearing coastline
上世紀80年代末建成的蛇口影劇院廣場,作為最重要的街區文體廣場,一直是蛇口居民公共生活的核心場所。廣場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外來人口不斷涌入,街道越來越擁擠,廣場已不能滿足現在居民的公共空間使用需求。
伴隨著改革開放,外來人口的涌入,城市飛速的發展起來。此時,蛇口的海岸線也因填海造陸不斷外擴,蛇口原本的蜿蜒的自然海岸線逐漸消逝,傳統村落文化和景觀也隨其逐漸消逝。
蛇口記憶墻,媽媽抱著小孩介紹蛇口歷史
設計概念 | Shekou Memory Wall
不同于傳統文化墻的被動接受方式,蛇口記憶墻的影像盒子通過文字和影像,留住逐漸被沖淡的蛇口本土文化記憶,并嘗試以“好奇與窺探”的方式,讓路人不經意間進行主動的探索,尋得這份屬于蛇口的記憶。以“消失的海岸線”為思考原點,蛇口記憶裝置分為了海岸變遷圖、時間刻度線、蛇口記憶墻三部分。
軸測圖,蛇口記憶裝置分為了海岸變遷圖、時間刻度線、蛇口記憶墻三部分
海岸變遷圖,墻面通過漸變孔徑的沖孔板描繪出1980年到2010年深圳海岸線的變遷。而在夜間燈光透過穿孔板,點亮海岸線變遷的肌理。
海岸線變遷圖細部
海岸線變遷圖是用哪個孔徑漸變的沖孔板
時間刻度線,地面建立起時間的刻度線,一個刻度單位代表一年,將蛇口海岸變遷圖和蛇口記憶墻連接起來,為路人提供了不經意的故事線索。
時間刻度線,與海岸線引線連接,引導路人探索
蛇口記憶墻,通過將文字和舊照片影像盒子嵌入墻體,利用略微外凸于墻體的影像盒子,讓路人可以主動探索蛇口的歷史景象。
蛇口記憶墻上的影像盒子細部,將裝有文字和舊照片的略微外凸于墻體的影像盒子嵌入墻體
影像盒子設計圖解
夜晚影像盒子亮起引人窺探
晚上影像盒子窺探效果
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