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旅游業已初步形成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并重、旅游傳統業態和新業態齊升的新格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斷深化文旅融合,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2018旅游業處于調整變局之年,各方面政策、形勢都迎來很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2019文化和旅游業將面臨什么樣的發展背景?又將有何種發展趨勢?
1 2019年文旅產業發展的3大背景
背景一、旅游成為生活常態和剛需
改革開放40年,國家主要矛盾發生根本變化,2019年是建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要求我們必須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旅游業不僅在對GDP的綜合貢獻逐年增加,占GDP總量保持10%之上,行業內的產品及業態也在逐漸豐富,可見,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旅游業已成支柱產業
2014年-2018E全國旅游業對GDP綜合貢獻額、占國家GDP總量、GDP中的占比,如圖。
旅游產品及業態更加豐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與國民收入的增長,旅游不再只是特定階層和少數人的享受,逐步成為國民大眾日常生活常態。
背景二、文旅融合開啟旅游新時代
機構融合,文化和旅游部門現已全部完成掛牌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后,31個省(市)紛紛宣布文化和旅游廳(委)正式掛牌或宣布新的領導班子。
“一分一合”彰顯旅游屬性的轉變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將發揮1+1>2的效果,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的態勢
文化:文化為旅游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容,為旅游的產品化升級賦予了內涵。
旅游:旅游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載體,為文化的產業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
消費升級
游客人均出游花費逐步增長
高A級景區數量還在擴容
國家鼓勵開發的11大旅游新業態
產業升級
文旅企業向集團化、規模化發展;文化演藝等各類主題秀異彩紛呈;主題樂園數量、質量不斷增長。國內主題公園自主品牌,長隆、華僑城、方特無疑是國內實力代表,規模和影響力都日益提升。
2018年中報(旅游類)總資產前10名
背景三、宏觀經濟復雜嚴峻
2018年以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改革開放紅利逐步釋放,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但中國經濟也面臨諸多困難,如經濟周期性、結構性變化的影響、國際環境的不確定增加等,2019年,在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內外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上升。
經濟周期性
中國將面對三個方面的沖擊:一是“去產能”擴大化扭曲供給結構,造成舊經濟虛張、新經濟失血、下游利潤被逐步掏空,二是2019年出口或現“倒L型”負增長, 三是“金融收縮”態勢未改,房地產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的引爆點。
國際環境不確定
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中美貿易爭端加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一些外溢效應,同時金融市場還有一些動蕩,可能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一些沖擊。
2 2019年文旅產業發展的5大趨勢
趨勢一、對外開放將持續擴大
旅游是體現和平崛起、柔性外交的重要途徑 在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上,中國發起成立世界旅游聯盟。《“一帶一路”旅游合作成都宣言》提出將加強“一帶一路”旅游合作。
旅游合作是國家關系中共識最多、分歧最少、見效最快的領域,具有互利共贏、利益交融的典型特點,是促進各國人民交往的最有效方式。旅游如今已不單單是游山玩水,在中國外交舞臺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旅游外交 旅游已經從外交邊緣走向外交前沿。
從近20年入境游客和國內居民出境人數表中可看出,中國入境旅游市場持續增長,中國出境旅游呈現趨緩的態勢。隨著進口博覽會影響和輻射,將加速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旅游服務的品質提升,因而,也有利于入境旅游的振興與國內旅游的升級,對國際服務貿易將其極大的促進作用。
趨勢二、社會資本的跨界投入
文旅產業將是投資的巨大風口
根據原國家旅游局數據,我國旅游行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全國旅游業完成投資約1萬億元,2016年實際完成投資約1.3萬億元, 2017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全國旅游投資超1.5萬億元。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旅游業將成為移動互聯網之后,下一個經濟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
旅游投資過萬億,跨界資本成主力軍。大型旅游綜合體項目整合多種領域成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游度假區、旅游小鎮、主題樂園等休閑度假綜合體項目成為各類資本追逐的熱點。
企業跨界現象頻發,構建產業生態圈趨勢明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消費升級,無論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還是攜程等旅游企業,均有投資覆蓋不同行業領域,助力延長產業鏈。
趨勢三、國家政策導向下的多領域融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工作重點,涉及文旅產業的重點包括: •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 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 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等。2019年中國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為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產業政策利好新業態發展
2018年旅游相關政策可看出在政策內容中關于全域旅游、鄉村振興、智慧旅游、旅游廁所、自駕車旅、體育旅游等新業態領域內容重點強調。
文化傳播領域:本土文化的全球旅游鏈接
2018年12月,拉巴特中國文化中心在摩洛哥揭牌,這是中國在海外設立的第36個文化中心。隨著中國文化融入國際,中國與全球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加深,文化交流將帶動全球旅游聯通。
扶貧領域:鄉村旅游扶貧是長期有效精準扶貧的方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
養老領域:“新生代老人”正在打破傳統對老齡化社會的定義,消費能力超乎市場想象
教育領域:研學旅游被教育部列為必修課,未來研學總體規模將超千億
趨勢四、科技賦能文旅產業創新發展
3G實現了人與人的連接,4G實現了人與信息的連接,5G開啟了“萬物互聯”的時代。國際:5G商用訂單紛紛簽訂 國內:三大運營商緊鑼密鼓推進一二線城市的5G網絡的測試 隨著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科技需要更多的實現載體,而旅游業有極其豐富的應用場景、極強的跨界能力以及龐大的產業規模,不管什么樣的新技術,都能在這找到足夠的施展空間。2019年,將有越來越多的科技的涌入,為游客帶來更新穎、智能的體驗和更高效、更貼心的服務。
趨勢五、生態建設將長期持續
2018年國家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
3 2019年文旅產業發展9大重點
重點一、傳統景區的轉型升級
隨著消費升級,傳統景區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01.業態結構優化 將單一的前端門票經濟模式向側重后端綜合消費模式轉移,構建豐富的后端產品體系,改善盈利模式
02.空間結構優化 改變傳統點線形式的區域發展結構,逐漸完善多軸網絡結構,實現區域資源聯動發展
03.產品結構優化 結合景區資源特性,合理優化產品組合和布局,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吸引力
04.服務結構優化 著力提升服務品質,加大硬軟件智慧化水平,提供便捷的旅途服務
05.市場結構優化 鎖定目標客源市場,基于主打產品,加大市場宣傳和推廣,有效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旅游業從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實質是從文化接觸向文化融合的轉變
重點二、跨領域的產業協同發展
城市更新中對老廠房、老街區的提升改造;鄉村振興中的村落轉型升級,在保存歷史文化脈絡的同時,嫁接新的功能,滿足文化旅游消費時代對文化、藝術、休閑、創新創業的需求。
重點三、鄉村旅游向縱深發展
2019年鄉村振興將從產業融合、科技支撐、金融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減免稅等方面補齊鄉村發展短板。
重點四、跨行政區的區域協同發展
國家深化推進區域合作,構建文旅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當前,我國區域發展進入新階段,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為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以這些區域為標桿引領,帶動全國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將成為國家抓區域發展的重點戰略。
交通的高效便捷促進區域旅游協同發展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規劃圖
重點五、文旅IP的創新發展
文旅IP,從引入到原創
隨著IP概念的引入及開發,IP的類別逐漸豐富,目前較為常見的有游戲IP、文學IP、形象IP、動畫IP、個人IP、小鎮IP等6種,IP概念不斷豐富和擴展,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原創IP出現。
基于文化本底的旅游產業化延展
重點六、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建設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服務水平不斷增強 旅游目的地圍繞游客訴求,除了完善硬件服務之外,還不斷提高柔性服務,目的地的公共服務品質在不斷提升。借助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構建景區智慧云,通過算法和定向推薦,為游客提供精準服務,同步達到監管和服務的功能。
重點七、OTA的定制化轉型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實現旅游資源與多樣化市場需求的高效對接。
重點八、人才培養將出現新的探索
人才一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更迭,人員結構的不斷變化,企業需要不斷的樹立新的職業觀念、培養復合型人才、開發滿足人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重點九、高品質服務仍然是建設重點
旅游廁所革命的最終受益者是游客和當地居民,增加母嬰專用衛生間、殘障人士專用衛生間等,更加注重人性化設計和人文感情關懷是擁有較高人文素養和目的地人性關懷的重要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