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城名源自《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所描繪的人間仙境原型,即在常德。
因此,“桃花源里的城市”成為了常德的城市名片,從上千年的文化底蘊中獲取現代城市發展新思路的啟發,“生態”、“智慧”脫穎而出。
中建·常德生態智慧城營銷中心
通過兩次文脈尋源之旅,去挖掘項目所應承載的歷史文化氣息以及與現代城市發展相應的生活理念。
一面對其兩千年的歷史文化進行一次回顧之旅,試圖從城市記憶中追尋讓這座城市熠熠生輝的精神內核;一面通過速寫城市群像進行一次探索之旅,塑造更貼近人們憧憬的人居環境狀態。最終,關于常德生態智慧城項目,設計決定圍繞打造現代桃花源而一一呈現。
前廳
前廳作為觀者最先步入的空間,所打造的主題在“迎”,借助迎客松山水石景觀陳設,向觀者致意“歡迎”、“迎接”,同時通過古園林借景手法使前后空間相互映襯,達到隔而不斷、層次豐富的效果。
LED屏展示的瀑布飛流直下水景與水景燈飾裝置呈現的抽象山峰輪廓,則暗示了項目好山好水的地理優勢,讓觀者于前廳獲得來自于環境的第一重俘心體驗。
中廳
越過電子屏風,即為中廳,包括接待大堂及沙盤區,其主題集中于體現“禮”,貫穿整個中廳的天花燈槽以常德穿紫河流向作為設計參照,并點綴桃花吊燈隨著河流流向蜿蜒重疊,以一種至高禮節為觀者引路,增加觀賞過程中的儀式感。
接待區
前臺接待區采用云石、水晶疊山水燈飾體現空間質感及項目檔次。
正廳
人站在中廳,可以通過拱月門一窺正廳景觀,仿佛《桃花源記》中所寫:“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穿過拱月門步入正廳,一番“豁然開朗”的感覺迎面而來。
正廳
正廳為洽談區,主題上強調的是“聚”,通過舒適而極具觀賞性的洽談桌椅陳設以及天花頂部科技屏所營造的動態桃花畫面,讓匯聚于此的天下賓朋猶如置身桃花源中,一邊感受桃花源般的雅致意境,一邊體驗輕松愉悅的洽談氛圍。
設計“城市記憶館”的初衷是為“為文化預留一片更為恰如其分的展示地”,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空間功能的擴展,使其以一個更為開放、更方便互動的方式展現在觀者面前。
城市記憶館兼具文化展示、水吧、書吧功能,窗戶以中式窗洞的形式設計成通透書架,豐富的立面層次,同時保證戶外采光及視線。
城市記憶館
正中陳列老船藝術品作為視覺焦點,既體現常德作為湖濱城市的舊時風貌,同時讓觀者聯想到那只誤入桃花源的漁船。
周邊則擺放由常德當地搜集而來的各類豐富的帶有歷史文化痕跡的生活用具及裝飾品,空間如同一個小型博物館,訴說著老城故事。
品茶區
品茶區墻面采用各個時期常德城市照片,體現當地歷史發展脈絡,局部則通過根雕藝術、茶具組合的進行點綴,凸顯空間文化內涵及雅致氛圍。
書法VIP室
入門正對面,設計對稱端景,形成VIP視覺焦點,書椅背景墻采用山水圖案硬包,讓人感覺置身山光水影中。
書法VIP室
以古時琵琶造型作為茶幾、地下的地毯如川流不息的小河,河中魚兒在美妙的琴聲中游動,軟裝陳設在此與硬裝山水景完美地融為一體,使空間富有靈氣、栩栩如生。
宴會廳
宴會廳融入中華文化中“圓”的理念,裝飾畫采用圓形框架進行呼應,分陳于圓桌兩側,寓意 “圓滿”。
宴會廳
休閑會客區單椅,特意采用與用餐區燈飾相互呼應的燈飾造型,色彩上采用冷暖對比搭配手法,活躍空間氛圍而不失穩重雅致。
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帶來物質的富余,同時也誕生了一批批社會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閃耀的事業成就為人稱贊羨慕,但人群退去,于內心深處,何處安放那一片必不可少的安寧呢?
或許,在中建·生態智慧城可以找到答案,桃花源般生態景觀重現歷代隱士向往的居住環境,于千年文化底蘊尋找精神依靠,同時感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做一個大隱隱于市的現代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