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趕繒戰船上的一聲號令,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于7月20日在平潭海壇古城內舉正式對外開館。
該博物館是由原海壇古城內的衙署全面升級改造而成,是國內首家以海防文化為主題的民辦博物館,它的建成填補了平潭國際旅游島文化的一塊空白。博物館改造總投資逾3000萬元、歷時1年半,其總展陳面積約3000㎡,共分三層,設有中心展覽區、場景展覽區和休閑服務區三塊區域。場館主要挖掘和展示明清時期的海壇海防與水師文化,真實呈現平潭人民抗擊侵略、抵御外侮的光榮歷史,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
館內展陳區域的前廳部分是以“清代平潭名將畫像”為主題的海防歷史人物畫展,大堂展示區則高度還原了海壇鎮總兵署內所設的歷任總兵處理軍機要務的“虎節堂”原貌,內堂區域則有趕繒戰船1:2原船模型,內堂一至三層為中心展區,分為歷史沿革、海防輯要、戍臺守疆、將才輩出四個單元,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重點介紹了明清時期平潭的海防文化。
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不僅是集海防歷史、文化、軍事、體驗為一體的現代文化場所,更是一個融合愛國主義和國防意識的教育基地。博物館的建立將填補平潭國際旅游島歷史文化場館的空白,是一座彰顯人文、薈萃歷史、古今貫通的一流博物館。博物館以平潭的歷史文化特色為主題,以平潭的海防文化為核心設計展館,以時為經,以史為緯,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了古代海防力量發展歷程,客觀記述了平潭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中國海洋防御的重要作用,突出平潭的將士們為保衛海疆所做出的貢獻,盡顯平潭水師歷史風采。同時,也讓水師后裔們的交往更密切,更好服務社會。
縱觀福建歷史文化場館,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與福州林則徐紀念館和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之間恰好形成互補關系,進一步完善了福建省海防文化,自洋務運動后完整的再現海防歷史,也展現了福建人民開風氣之先,敢闖敢試敢擔當,謀天下永福。
平潭古稱海壇,自古就是海防要塞,水師重鎮,在保家衛國,抵抗外敵中發揮過積極作用。
博物館以平潭的海防文化為核心設計展館,以時為經,以史為緯,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了古代海防力量發展歷程,客觀記述了平潭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中國海洋防御的重要作用。
博物館內,不僅有通過圖文、多媒體技術打造的海防歷史全方位體驗還有平潭海防水師先祖留下的珍貴實物藏品、生平物件。而這些都給不了解海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有了一次了解平潭感受古海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