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捕捉
在運動物體的關鍵部位設置跟蹤器,由系統捕捉跟蹤器位置,再經過計算機處理后得到三維空間坐標的數據。當數據被計算機識別后,可以應用在動畫制作,步態分析,生物力學,人機工程等領域。
眾所熟知的電影《阿凡達》就是全程運用動作捕捉技術來實現的,動作捕捉技術在電影中的完美結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其他運用動作捕捉技術拍攝的著名電影角色還有《猩球崛起》中的猩猩之王凱撒,以及動畫《指環王》系列中的古魯姆,都為動作捕捉大師安迪·瑟金斯飾演。
常用的運動捕捉技術從原理上說可分為機械式、聲學式、電磁式、主動光學式和被動光學式。不同原理的設備各有其優缺點,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定位精度;實時性;使用方便程度;可捕捉運動范圍大小;抗干擾性;多目標捕捉能力;以及與相應領域專業分析軟件連接程度。此外,還有慣性導航運動捕捉。
1、傳統光學動作捕捉系統
動作捕捉系統中最常用的就是Marker(馬克點)的光學動作捕捉。就是在演員身上粘貼能夠反射紅外光的馬克點,通過攝像頭對反光馬克點的追蹤,來對演員的動作進行捕捉。
這種方式對動作的捕捉精度高,但環境要求也高,并且造價昂貴,屬于好萊塢大片的拍攝利器之一。
▲身上的小白點就是Marker
2、慣性動作捕捉系統
這類系統主要是基于IMU(慣性測量單元)來完成對人體動作的捕捉。把集成了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的IMU綁在人體的特定骨骼節點上,通過算法對測量數值進行計算,從而完成動作捕捉。這種慣性動作捕捉的系統相對價格比較低廉,適合預算不太高的團隊完成動作捕捉。
▲綁在演員身上的小紅塊就是IMU
3、基于計算機視覺的動作捕捉
基于計算機視覺的動作捕捉是近些年才興起的。這種捕捉方式主要是通過采集及計算深度信息來完成對動作的捕捉。對于藝術創作和表演來說,這種方式因其簡單、易用、低價,目前使用的頻率可以說是最高的。
▲Adrien M使用Leap Motion作為手部動作輸入端
動作捕捉在現實中有哪些應用呢?
人體追蹤
17年末,思特君就發布了一則關于NIKE的行業新聞:為了推廣LunarEpic系列跑鞋,NIKE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建造了一個體育場。長約200英尺,形態如一個鞋子,跑道內圈有LED屏幕墻,可以記錄和追蹤你跑步時的動態圖像。在nike的這款跑鞋上,裝有可以和LED屏連接的傳感器。當你在跑步的過程中,它會利用超精準的射頻識別技術,追蹤每一位跑步者的運動。
面部追蹤
日本 Nobumichi Asai 團隊開發的一種名為 Omote 的 3D 全息投影技術,可以通過在人臉上投影實現瞬間換妝的效果。該團隊請來了一位模特并在她的臉上試驗了這一技術。Omote 集合了 3D 掃描、實時臉部追蹤和投影映射三大功能,先將模特的臉部輪廓進行掃描和定位,再借助投影映射將處理過的妝容投影到模特臉上。投影在臉上的妝容也相當自然,即使模特搖動頭部,也不影響投影效果。
物體追蹤
無獨有偶,在英國倫敦,進行了一場乒乓球的數字化演變。他們用乒乓球桌和互動投影技術創造全新的玩法,將乒乓球變為一場沉浸式社交游戲體驗 。定制系統內置了Touch Designer,結合乒乓球追蹤技術和最新的交互式投影映射技術,球桌上呈現出炫酷的視覺和實時互動效果,在揮拍,打球和球接觸桌面時都會有相對應的實時互動,打造了一場身臨其境的互動游戲體驗。
乒乓球都能玩的這么high,那臺球更是不能認輸。
PoolLiveAid是一種增強現實(AR)工具,使用懸掛在臺球桌上方的投影儀,并提供實時拍攝指導。投影機將光線照射到桌面上,在桌面上顯示與球桿角度相關的進球路徑。系統會考慮母球的位置,臺面的邊界以及臺球桿的角度,以組成各種可能的路線。
本片文章來源于METAV,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動作捕捉不僅僅只用于以上的領域,還可以應用在人體工程學研究、模擬訓練、生物力學研究等領域。可以預計,隨著技術本身的發展和相關應用領域技術水平的提高,運動捕捉技術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