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今年4月份國家文物局下發了《關于加強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利用工作的通知》,其主旨就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及《“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有關要求,切實改善可移動文物保存環境,維護文物安全和健康,實現文物和信息資源的科學管理、傳播和利用,更好地促進文物“活”起來。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利用是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礎手段。
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和文物收藏單位要高度重視有關標準、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加強組織管理,加大人員、經費的支持保障力度,并將其作為2018年度文物保護重點工作予以推進;各文物收藏單位要針對館藏文物保管情況,建立完善預防性保護體系,通過文物保存環境監測和調控,抑制各種不利環境因素對文物的危害;要結合“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推進工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系統完整保存文物及相關信息,多渠道推廣和傳播文物資源。
通知還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和規劃引導,根據有關單位文物保存狀況和基礎條件,做好2018年度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利用計劃,統籌管理,有序實施,切實提高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水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應根據此通知要求組織編制本省(自治區、直轄市)2018年度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重點項目方案。
可見,我國在文化自信、文化強國方面決定下大力度,做大的提升,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真正的發揚光大。那么如何做好這件重要而偉大的事,還需要基于當前的技術發展水平,頂層規劃,逐步落實。
預期目標就是要讓文物醒過來、站起來、活起來。在全面梳理、認真分析、深度挖掘現有展覽主題內涵、展示題材內容、展品三大價值、展項科技運用的基礎上,融學術研究、考古成果、科技手段于一體,聚數字展示、智慧拓展、體驗互動于一身,通過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數據庫處理技術、信息抽取技術、傳感器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圖像處理技術等虛擬現實技術,建立各種數字資源整合,不僅對展品進行有效展示,還對展廳進行科學管理,更給觀眾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為參觀者創造一個更具趣味、更加逼真、更富智慧的展示語境、意境和環境。這個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文化管理、傳播部門的優勢,做好業務的分析、指導、內容挖掘工作,同時也要利用社會上的企業和人才力量,將文物保護技術、多媒體展示技術、智慧統計分析利用技術相結合,例如北京正遠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等一些具有多年的多媒體智慧展陳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術實力的企業,就曾提出博物館智慧化展示體系建設整體解決方案,能夠將資源有效整合,將AR\VR、三維展示、智慧場景、大數據分析平臺、新穎的數字化文創互動設備等先進的技術應用其中,這類企業可以充當執行者,這樣的合作模式可作為博物館智慧化的有效實現手段。
不僅要做好智慧化展示及大數據分析利用,還要和文物保護技術企業進行合作,打造智慧化的文物保護系統,做到跟蹤、保管、修復、展示全過程監控。
通過技術的綜合應用,實現對展示亮點、觀眾的關注點、文物保護修復的工作重點進行全面分析利用,做到螺旋式提升展館的智慧化,逐步朝著預期方向推進,實現整體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