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明代梅瓶名華夏。明代,靖江王就藩桂林,同樣順水而來的,還有“天下第一器型”——梅瓶。靖江王國二百八十年,靖江王及宗室訂燒、使用、隨葬了大量梅瓶,于20世紀80年代在桂林靖江王陵區陸續出土,一經問世,震驚海內。這批梅瓶數目龐大,樣式精美,科學發掘,來源紀年可考,又經耿寶昌、張浦生等多位泰斗級專家鑒定論證,被譽“國之瑰寶”“集明代梅瓶之最”,是桂林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資源。
為讓社會公眾更好更近距離的領略這“天下第一瓶”的獨特魅力,感悟承載其上的歷史滄桑、文化內涵與氣質精神,2016年底,在金大陸展覽裝飾公司精心設計打造下,桂林博物館新館推出了的“靖江遺韻——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
廳面積1780平方米,展示200件桂林明代出土梅瓶精品,其中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130件,涵蓋12款型式,15類釉色和30種紋飾,同時輔助了圖表、場景、模型等,確保整個展覽有足夠的原真性實物支撐,讓觀眾通過實物了解梅瓶文化,接收有效信息,感受藝術魅力。
覽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以梅瓶的歷史、釉色、造型和紋飾等幾部分構建了一個藝術型展陳,輔助說明牌、圖文展板等形式對展品進行詮釋,讓普通觀眾對桂林出土明代梅瓶特征和主要信息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暗線以講述梅瓶所承載的明代藩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江西景德鎮瓷器文化及墓葬者身份地位、精神追求和審美取向對梅瓶來源、釉色、造型、紋飾的影響來構建敘事型展陳。輔助信息加油站、多媒體詮釋等形式解讀展品時代背景,講述展品背后故事,滿足了部分觀眾想要深入了解展品背后故事的需求。
展廳以青花色和白色為主要色系,配以木色作點綴色,整體氛圍清新典雅。局部空間運用“造景”“借景”法,嵌有梅瓶紋飾的木質屏風,既巧妙地展示文物局部特征,又營造出曲徑通幽、古韻盎然的觀展空間,與梅瓶相得益彰。
進行文物展示時,設計在單體展示的基礎上,呈現對稱陳列、組合陳列、中心陳列、集品陳列等陳列樣式,形成不同造型、不同線面的交替,使文物靈動而有機的組合起來,傳達出比單個文物更加豐富的信息與內涵。
此外在多媒體及觀眾互動方面,設計通過展板、信息加油站、展廳影院等多種手段,演示梅瓶制作工藝流程,展示梅瓶及其背后的歷史故事,以及“棋藝比拼”、“拼拼樂園”、“繪色工坊”等體驗項目,讓文物活起來,讓觀眾直觀了解古代陶瓷生產的基本設施和工藝流程。
金大陸為桂林博物館打造的《靖江遺韻——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展覽展覽以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這一獨特館藏資源為載體,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引領觀眾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感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自開展以來,圍繞展覽開展的“最炫梅瓶風”系列活動榮獲廣西“十佳社會教育活動品牌”,并通過網絡虛擬展示、微博、微信等互動手段綜合運用,設計推出文創產品68款,極大的提升了公眾對展覽的關注度,引發他們觀展的愿望、興趣和熱情。實現了分眾化宣傳推廣服務的目標,取得了“多級傳播”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