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老與年輕發生碰撞,科技與人文相互輝映,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走上了年輕化的道路,繼以“黑科技”的加持,新的科技也不斷應用到文物數字化與展覽中,通過先進的VR、AR、全息投影技術,給觀眾帶來不同以往的觀展體驗。博物館數字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是行業內最矚目的問題。
盧浮宮虛擬博物館
博物館數字化 帶來革命性變化
傳統實體博物館因觀念、技術、場地、展陳能力限制,以及出于對文物保護的考慮,所展示的文物信息量往往不足,大量藏品沒有展出機會,而且在時間、空間、展示形式上也受到諸多局限,制約了博物館社會教育和文化傳播的功能。為此,數字博物館應運而生。
數字博物館為傳統實體博物館帶來了革命:將實體的文物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示給觀眾,借助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方式在實體博物館內搭建數字展廳,以實現傳統展覽不具備的展示功能;依托互聯網,搭建網上虛擬博物館,實現藏品在線展示。目前,國內許多博物館均在努力開拓數字化管理、展示的平臺。
數字科技虛擬產業發展形勢喜人
站在未來看現在,數字科技虛擬現實產業是擁抱未來的新興朝陽產業,市場前景廣闊。當前,我國以VR+為基礎的新業態正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增長期,已經在人工智能、5G通信、高端芯片、新興顯示等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通過這些領域的協同創新,以虛擬現實為產業抓手,能夠推動不同領域的跨界融合,進而定義新標準與新技術,乃至裂變出顛覆式的新產品和新市場。
故宮博物院數字博物館
數字科技虛擬現實產業的瓶頸亟待突破
目前,我國數字科技虛擬現實產業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首先是缺乏對VR技術特征與系統工程層面的研發投入。片面追求單一性能參數,過分強調屏幕分辨率等技術指標。二是優質的虛擬現實內容應用不足。虛擬現實產業發展遵循硬件內容的發展節奏,硬件是堡壘,內容是應用,內容應用是提升體驗的主要方式。
目前,內容應用及開發工具已成為全球虛擬現實投資的重要領域,這反映出影響虛擬現實普及因素的遷移,我國尚處于虛擬現實內容制作的探索階段,豐富VR內容,避免有車沒油,成為當前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三是產業生態尚未成形,國外ICT巨頭公司在重點領域廣泛布局,在谷歌、蘋果、微軟等巨頭的虛擬現實戰略引導下,眾多中小企業圍繞VR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軟硬件研發和內容制作,相比之下,我國VR企業表現出的發展態勢,產業鏈協同力不足。
數字科技虛擬現實的未來發展趨勢
數字科技現實的發展有多方面的趨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可以說有天然的聯系,隨著這兩項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趨勢。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虛擬現實應用領域的日益拓展和應用,對虛擬現實系統功能的智能化需求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技術開始融入VR系統,并逐步成為VR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征。VR的主要特征將由3“I”變為4“I”,第四個I就是智能。這種智能化會體現在虛擬對象的智能化、虛擬現實交互的智能化、VR內容研發和生產的智能化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