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題目:介質轉換
策展人:許倩
開幕時間:2018年3月17日 16:00
展覽時間:2018年3月17日 - 4月22日
展覽地點:成當代藝術中心---北京798藝術區創意廣場B01
成當代藝術中心榮幸地宣布展覽“介質轉換”將于2018年3月17日開幕。本次展覽以新媒體及互動藝術為主要對象,匯集了藝術家鄧悅君、何盛源、彭顯鋒、阮悅來、宋戈文、吳夢詩、許仲敏、許倬爾、張麗丹、張沐辰、鄭路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及近年最新創作,呈現他們具有鮮明個人特質的藝術實踐。
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新媒體藝術,以及依托于感應技術和動力機械裝置的互動藝術已然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藝術類型之一。然而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正在于其善用技術而超越技術乃至單一視覺所呈現出的深刻覺知。對以藝術語言變革為先導的新媒體及互動藝術而言,科技的應用盡管重要卻遠非藝術表現的核心,藝術家臻于以簡化的交互技術締造直抵心靈的“觀看”經驗。而在新媒體及互動藝術的語境中,“觀看”已然超越了樸素意義中看與被看的二元關系,當作品結合視頻、聲音、修辭、交互技術,融合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的綜合性感官刺激,多種藝術形式前所未有地緊密捆綁于一體,營造出的是無法還原回組合要素的復合體驗。作品由此成為一件超級文本,允許多種路徑進入以及豐富的多意解讀,甚至可以被鏈接進入更廣泛的其他文本中。所以,新媒體及互動藝術為觀眾創造的是虛擬與現實錯綜復雜的交疊和無限貼近未來幻想的可能。
展覽以“介質轉換”為名,有著三重內涵。首先,當科技成為藝術表現的“介質”,藝術家如何在創作中將其合理“轉換”就成為驗證作品成立與否的試金石。其次,觀眾經由與藝術作品的有機互動,參與改變了作品的造型、聲音和運動軌跡,也改變了作品的內涵與外延,觀眾因此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現場“介質”,最終完成了藝術敘事的“轉換”。第三,相對于傳統藝術形式,新媒體及互動藝術存在的空間和場域,乃至與公眾之間的傳播“介質”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轉換”。在現代主義締造的藝術生態中,藝術機構及其所策劃的展覽一直是藝術作品與公眾之間的介質,而誕生在后現代社會語境中的新媒體及互動藝術逐漸被商業文化緊密擁抱,它們與公共空間逐漸培育出天然而曖昧的依存關系,以畫廊為主體的藝術市場乃至曾經陽春白雪的藝術世界如何應對這悄無聲息的介質轉換,如何應對受迫性的身份轉換,已然成為當下乃至未來的行業性問題。所以,“介質轉換”,旨在提煉并強化新媒體及互動藝術以藝術體驗和互動質感為核心的當代藝術語言和轉換特征。
成當代藝術中心策劃“介質轉換”藝術展,正是渴望通過每年一度、延續下去的系列展覽,梳理并呈現藝術之于一切可能的數字化媒體形式與美學的探索與實踐。
展覽將延續至2018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