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廣東暖意融融。今天,非常高興參加中國監獄工作協會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在廣東梅州市舉辦的“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研討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監獄工作協會,向研討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參加研討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致以誠摯的問候!根據研討的主題,我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
推動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是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今年提出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去年,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在研究今年工作任務時就醞釀開展這項活動。桂曉民主任幾次與我溝通,向我介紹了開展這項活動的思路和安排。聽了他的一番話,我深受啟發。我認為,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的這個想法很好,符合目前監獄工作的實際,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贊成這個舉措。大家知道,根據國務院部署,從2002年開始全國監獄實施了監獄布局調整。十多年過去了,全國已完成新建、遷建、改擴建監獄600多所,占監獄總數的90%多。可以說,監獄的面貌煥然一新,這無疑在中國乃至世界監獄史上都可稱為一件大事。現在監獄文化需要豐富什么?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在充分調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提出,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滯后在全國是個普遍的問題。監獄陳列館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過去沒有這個精力和條件。當然也缺乏這種意識。現在情況不同了,監獄的設施、保障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做好這件事。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嚴格意義上說,屬于監獄文化建設的范疇。最近,習總書記指出,我們不僅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還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強大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最基礎、最廣泛的自信。我認為,推進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對監獄來說,就是堅持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因此,希望各省、各監獄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集中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建好基層監獄陳列館,為傳承優秀的監獄文化貢獻自身的力量。
基層監獄陳列館是展示和解讀監獄發展史的舞臺和窗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特定的生活,這些生活滲透于社會的方方面面,無所不在。當社會發生大的動蕩或急劇變革時,生活對人們便具有特殊的意義。監獄也不例外。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處在社會急劇轉型期,即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國家百廢待興,新政權的建立,社會的變革帶來了監獄的變化。盡管建國后的每一所監獄建立的時間和發展途徑不同,但都有值得汲取和珍藏的印記。舊的監獄制度被打破,由之而來新的監獄制度誕生。監獄廢除了對犯人的體罰、打罵、侮辱,實施了有效的教育改造和文明的管理……。初步統計,解放后監獄累積改造各類罪犯一千二百余萬名,并使其獲得了新生。這些孕育在監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新時代氣象,是一個時代向過去的告別。然而,告別一種延續了幾千年的舊生活狀態,并不是一件容易和簡單的事情。圍繞著日常行為和舊習俗流變的沖突,往往形同水火,以至演化為生死搏斗。其過程之艱難,對犯人改造生活的影響之深遠,是我們現代監獄管理者難以理解的。今天,我們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將過去的老照片、老物件及珍貴史料、遺跡等文物匯集起來,通過陳列展示監獄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和特征,不同年代賦予監獄的任務和使命。風物流變見滄桑,這些真實的寫照有必要把它記錄下來,以示后人。這既是對監獄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又可為現在和將來監獄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借鑒。
推動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是監獄撰寫自己的傳記。我認為,這樣可以為將來的研究留下一份寶貴的資料。一個監獄的演變是無數個監獄的寫照,是社會發展變化的一面鏡子。它既可以用做中國監獄制度的研究資料,又可以用做研究中國罪犯問題的起點,同時,還可以反映出中國罪犯的人權狀況。陳列館以有形、可視的方式,將挖掘出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和珍貴資料及可歌可泣的人物與事跡展示給人們,不僅可以使人們看到各個時期的監獄文化及物態,而且還能清晰地了解到監獄發展的脈絡。不僅如此,陳列館還為多元化敘述監獄的發展變化留下了空間。一張照片,一段往事,雖然述說的只是干警個人或一個監獄的經歷,看似微不足道,但卻于不經意間折射出一個監獄乃至一個國家的歷史。這些是激勵監獄人民警察艱苦創業、增強革命斗志的精神食糧。現在監獄警察大多出生在八零后,對監獄艱苦創業的歷史缺乏了解,陳列史作為一種教育似乎更具說服力,講白了,這也是監獄優秀文化傳承的一種體現。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對外交流日益增多,基層監獄陳列館在對外宣傳和交往中有著不可忽視的特殊作用,它可以向國際社會和參觀考察的外國同行展示我國監獄的發展與變化,監獄人民警察的精神風貌以及罪犯改造的最新成果,起到樹立中國形象的作用。這些展示的內容還可向社會開放,讓社會更多地了解監獄的發展與變化,從而起到積極的宣傳引導作用,為監獄與社會打通連接的窗口。
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不僅是為了讓人們了解監獄的歷史,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監獄的年輕干警知道,我們的監獄是從哪里來,將向何處去,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因這個緣故,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以監獄的生存發展為己任,通過展示和解讀歷史文物,告訴人們更多的歷史真相,提供更多的回望歷史的視角,以滿足人們對擁有“另一種目光”的渴望。在陳列館所承當的使命里,我認為,要把給人們提供更多的視角放在重要的位置。因為,只有坦然地以多元視角來面對一切的時候,才能真正地顯示出陳列館的價值。
監獄陳列館里面敘事內容,大家并不陌生。有許多是一個世紀里我們共同經歷過的大事。盡管如此,由于陳列館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重回現場”的,或因披露了鮮為人知的史料、影像,或因提供了獨到的視角,仍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受。文物、史料、影像提供給我們的信息是直觀的,而我們對它的理解,卻不能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我們要從這一前人留下的寶貴文化資源里,攝取更多知識、智慧,去面對未來。
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在推動監獄史學研究和搶救監獄史料,傳承監獄優秀歷史文化,展示監獄改造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得到了系統內外的廣泛認同和好評。為推動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今年七月,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與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聯合舉辦了“全國監獄系統陳列館建設培訓班,得到學員們的廣泛贊許,也為推動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希望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再接再厲,努力為基層監獄培養更多的史學研究人才。
這次研討會除五省區監獄局主要負責同志親臨會議指導外,還來了不少專家學者,有不少研究成果要在會議上進行交流。會前收到的推動基層監獄陳列館建設的”專題片“也將在會上播放,會議內容十分豐富,形式也活潑多樣。我深信,在大家踴躍參加、積極躬耕下,這塊”園圃“一定能夠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