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在文化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今年4月份兩部門發布《關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后,再次喊話社會資本以PPP的形式投資文旅項目,明確提出鼓勵社會需求穩定、具有可經營性、能夠實現按效付費、公共屬性較強的文化項目采用PPP模式。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負責人表示,在文化領域推廣PPP模式有助于推動文化產業 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讓社會資本“敢投”“愿投”“能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彌補文化建設中政府投入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此外,還可以使文化領域更好地享受到國家推廣PPP模式的各項優惠政策,提高文化和旅游部門參與經濟工作的能力,完善文化經濟政策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發展。
這位負責人還強調,推進文化PPP項目要堅持規范運作,守住底線。要注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哄而上。各地政府要認真評估本地財政承受能力和項目的經濟社會效益,嚴格入庫審核把關,堅決避免違規負債、保底承諾、回購安排等情形。各類社會資本要嚴格遵守國家對PPP的有關要求,充分做好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設計出良好的運作模式,提高項目可持續性。
今年4月份,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兩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旨在通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動項目實施機構對政府承擔的資源保護、環境整治、生態建設、文化傳承、咨詢服務、公共設施建設等旅游公共服務事項與相鄰相近相關的酒店、景區、商鋪、停車場、物業、廣告、加油加氣站等經營性資源進行統籌規劃、融合發展、綜合提升,不斷優化旅游公益性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促進旅游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完善旅游資源資產價值評估,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旅游公共服務的需要,大力推動旅游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目前社會資本仍未走出PPP投資緩沖期時,國家部門頻繁出臺利好政策力挺文化和旅游領域項目,這不僅意味著這一領域前景可期,大有可為,文化旅游業很可能站上PPP的新風口,成為我國鼓勵社會資本重回PPP的主流渠道之一,通過PPP模式有效改善文旅服務供給。
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旅游直接投資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全國已有144支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
2018年初,國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可以說,這是國內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這將極大促進文旅融合,文旅產業投資增長也將持續走熱。
在資本、創意和科技的驅動下,旅游新產品、新業態的迭代更新必然加快。
與此同時,《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下調、地方文旅廳相繼掛牌等各種利好信息均在今年不斷出現,文化旅游領域的建設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整個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據數據統計顯示,近一個月以來,全國多個省市陸續簽約文旅項目,包括特色小鎮、主題公園、田園綜合體、營地、康養等多種業態數量高達24起,總簽約金額超5700億。其中,特色小鎮項目簽約9起、金額達千億,成為各地競相布局建設的重點。
世界旅游組織曾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場。其中,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萬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0314億元,比2015年增長7.5%,同比增速加快0.6個百分點。中國文化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約6.2%,在前十大經濟體中領先。
由此表明,文化及旅游相關產業是當前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總量持續快速增長,比重日益上升。未來我國旅游度假產業規模將有望達10萬億級,成為支柱產業,文旅產業依然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之一。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在消費升級趨勢下,人們對旅游產品服務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都相應提高,文旅PPP的發展指導意見及企業主體的需求響應,可謂恰逢其時,它們將成為改善旅游公共服務建設的重要模式。
作為文化體驗與文化消費新業態的創領者,勵豐文化是較早嘗試PPP模式的文化科技公司之一,也是在眾多項目中充當社會資本和投資運營主體的那一方。
在十二五期間,勵豐文化便率先提出將文化創意、業態支撐、規劃設計、投資運營進行跨界協同和整合,研發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用文化體驗激活文化消費,從而實現重大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的“精準定位,有效投資,持續運營”,通過文商旅融合創新的解決方案,破解了文化旅游商業多元融合產業化升級的共性問題,目前已成功策劃實施及運營了多個文商旅綜合體項目。比如四川成都江安河舊城改造項目,就是由武侯區政府名下的投資平臺城投武侯發展集團、武侯文旅集團和成都文旅集團以及利亞德集團四家合作,形成PPP的模式。目前,一期的“文化生態主題展館”和“絲路金花水舞聲光秀”已于去年10月作為十九大獻禮正式開業,二期會在馬路對面打造10萬方的文旅綜合體,與一期項目形成聯動。此項目將有望打造成十三五期間成都文化旅游融合的新名片。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文旅PPP項目的前景不能過于盲目樂觀,不能因為國家相關部門明確鼓勵就蜂擁而上。一方面,政府應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強化政策制定、保障機制與監管,社會資本及投資運營方更應具有全域思維,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作為公共服務的一種新機制,新模式,PPP只有規范化、精細化運作之后,必將會得到更大力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