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了解腳下這片土地的來源;
聆聽,知曉身旁這方環境的奧秘。
也許,對這些展品不甚明白,
但不會妨礙你由衷發出的贊嘆。
沉睡億年的恐龍終于站立起來,
埋藏萬年的石松終于得見真顏,
在這里,千百年只是一瞬間……
10月26日,永川博物館正式開館!
館名由文懷沙先生題寫
永川博物館位于重慶市永川區文昌路801號(神女湖東側)。背靠著茶山竹海,西側神女湖公園,東側為昌州古城。2009年開工建設,2018年建成開館,博物館主體建筑為仿古式框架結構,建筑面積約9000㎡,配建有長約600米的景觀河道以及三座跨河拱橋。總裝修面積約18000平方米,包含博物館、圖書館、棋院、地下停車庫等設施。其中博物館建筑面積7423.34 平方米,展館共分三層,涵蓋了自然、歷史和人文領域,地域特色鮮明。
現有館藏可移動文物1700余套,近5000件。包括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銅器、鐵器、木器等十幾個類別。其中國家二級文物9件,國家三級文物60件。文物年代橫跨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明清文物占多數。
侏羅紀寶峰恐龍化石
該恐龍化石除頭部以外,其余部分保存完好,為研究渝西乃至重慶地區古地質環境及古生物生態關系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東漢浮雕雙闕出行雜耍伏羲女媧圖
該文物四周浮雕人物出行、門闕樓閣、人物雜耍、伏羲女媧圖案,雕刻精美、保存完好,為研究我國東漢時期石刻藝術及喪葬習俗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明鏤空鏨銀嵌寶石龍鳳冠
該文物材質優良,器型優美,工藝繁縟,體現了明代鳳冠的樣式特點,對研究該時期的服飾文化具有較高價值。
明鎏金銅千佛塔
該文物每一層塔上都有佛頭雕像,做工精良,體量較大,為研究我國明清時期雕刻技藝及宗教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明瑞云寺主持石造像
該文物雕刻精美,形象生動。宋、明時期有給德高望重的僧人雕像的傳統,該造像即為仿僧人形象塑造的明瑞云寺主持真身雕像,這種雕像在巴渝地區較為少見,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高超有石雕技藝,為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資料。
清戲劇人物石刻圍欄
該文物以精致的雕刻技術,精細的細節處理,展現了我國古建筑高超的藝術造詣,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清黃開基帽筒、墓磚、墓志
該文物為研究黃開基生平事跡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展館共分三層,涵蓋了自然、歷史和人文領域,主要展區有秀美永川、滄海桑田、恐龍故園、自然寶物、遠古追蹤、漢風醇厚、興盛永川等。除基本歷史文物陳列以外,還重點展示了上游永川龍、石松化石為主的自然類展品,及展示中國書法之鄉之風采——以陳子莊為代表的書畫藝術作品。
自然廳
歷史廳
人文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