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的設計著眼于提高圖形渲染和處理的能力,由于具有了變革性的能夠處理128位矢量數據的極速引擎,PowerMacG4能夠用以往超級計算機獨有的速度進行運算。并且蘋果公司采用FireWire作為PoweMac中的標準數據傳輸技術,這就意味著與大多數DV設備直接兼容,這種無以倫比的性能使得數據能夠在DV設備和PowerMacG4間迅速地傳遞,同時也能夠在電腦屏幕上進行實時回放或以廣播級在PAL或NTSC監視器上回放。它可稱謂為性能價格比最佳的桌面數字視頻制作系統之一!薄@段介紹當年新一代G4蘋果電腦數字視頻制作性能的文字摘自2000年09期的《電子出版》,文字質樸平實、通俗易懂,一如當年其人初出茅廬、風輕云淡。
曾幾何時,又有誰能夠把2018青島國際VR影像周唯一的中國評委和當年那篇文章的作者劉言韜聯系在一起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6年被看作是VR技術的元年,然而1998年,二十歲剛出頭的劉言韜就在科技與藝術中,開始了探索電影光影的虛實之旅。那一年開啟了中國電影數字制作的元年。
人生總要經歷幾個里程碑式的記憶,而在每一步通往里程碑的旅程中,就是我們建造奇跡的過程。而他的這一旅程大多與中國電影的發展變革緊密相連,——1998年參加中國首個關于電影數字制作的國家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其研究成果奠定了我國電影數字制作發展的基礎。他制作完成了中國首批電影數字特效制作影片,推動了中國電影數字化的技術和藝術實踐的進程。隨后,中國電影數字制作迎來元年,開始高速發展。2003年,由于他在電影數字制作技術和藝術創作上的突出貢獻,先后獲得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我國電影專家級權威獎項——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特技獎,成為我國唯一同時獲得最高科學和藝術獎項的電影工作者。同年,中國電影數字制作技術開始全面產業化推廣,數字院線增速世界第一,數字特效參與制作的眾多影片開始獲得國際大獎,中國電影數字制作步入產業化發展時期。2006年,他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創建了電影數字虛擬空間實驗室和虛擬空間設計專業,專門為影視行業培養融匯科技與藝術才能的復合型人才,并且開展電影數字虛擬化技術與藝術的前沿性研究。2016年,他的VR交互影像作品在威尼斯雙年展官方平行展上亮相,引起眾多藝術評論家的關注,第二年威尼斯電影節首次設立VR電影競賽單元。
如今再次見到他,如何為如此的不解淵源尋找一個合理的答案那?
電影自誕生起就是技術和藝術的復合體,沒有藝術創造電影只能是沒有生命內容的機器,沒有科學技術電影也只能是無法實現的藝術暢想。達·芬奇、愛因斯坦等眾多將科學與藝術完美統一的杰出科學家也是藝術家,在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電影是承載著人類文化內涵的科技產物,融合科技與藝術的杰出才華更是推動電影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中國電影更是需要同時具備科技與藝術才華的杰出人才,突破電影科技與文化主體的隔閡,構建電影藝術表達的特色,創作影響世界,推動文明發展的電影佳作。帶著這樣的訴求,我們就更加希望深入了解像劉言韜教授這樣,具備融合藝術與科技,并且在兩個領域都具有杰出成就和貢獻的行業領軍人物,是如何呈現在中國電影發展進程中的。
1998年在世界電影數字技術開始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對電影數字制作技術深入而全面的研發開始推進,國內首個關于電影數字制作技術的國家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成立。該項目一方面對電影數字化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構成進行了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對電影數字制作的方法和流程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作為該項目研究的核心成員劉言韜用一句調侃的話表述了那段艱辛而具有歷史意義的經歷:“在其他人的眼里,我們是一群最奇怪的組合,造著一大堆莫名的設備,沒日沒夜地搞著神秘的大片。”因為當時的研究團隊由一群從事計算機、光學、物理、機械、化學的科學家乃至片場一線的煙火師、攝影師、美術師,以及CG藝術家構成。這在當時的科學研究史上可是鳳毛麟角。這是由于這項研究的成果要求可直接應用于產業推廣,但當時技術上仍然需要解決一些基礎性的研究,比如高分辨率光學數字化以及主觀視覺,三維空間和實體的高精度測量、高性能計算、光場、流體、物理、化學現象的仿真等等。為了更快的完成研究,在研究中,基礎性研究和應用研究是并進的。并且在應用研究中要實際完成影片數字制作的全流程,影片也是最終的研究成果之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藝術家的工作參與進來。于是,具有不同領域、不同知識背景的研究人員一齊工作,他們之間的溝通和決策成為關鍵的問題。劉言韜作為視覺效果總監,負責從技術研發到最終成果實現,保證視覺效果滿足電影行業的技術和藝術標準,是一項縱覽宏觀和微觀的工作。因此,用當時同事的話來說,他是我們中活動范圍最大的研究人員,在算法優化時能見到他,在硬件測試時能見到他,在劇本創作時能見到他,在片場拍攝時能見到他,在后期制作時能見到他,在統籌決策時也能見到他?傊,哪里有疑難雜癥,哪里就有他,他是屬于總有解決辦法的人。如果一時解決不了,他就會坐在那里研究,第二天我們總能看到驚喜。比如,在那個時候,圖像分割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要保證電影熒幕上數字合成的效果,需要非常標準的藍/綠幕拍攝。但在實際拍攝中,由于場景大小、周期、成本的限制,往往不具備藍/綠幕拍攝的條件,這在我國電影拍攝中是時常遇到的情況。當時就遇到這樣一組鏡頭,是影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中上海戰場的場面,需要數字制作分離實拍煙火爆破產生的幾十米高的水柱和水霧,替換背景,復原建筑物的歷史場景。由于水的物理特性,我們實驗了很多方法都不能精確的將其從圖像中分離出來。這時,他如約而至,很快地測試了幾種方法,選中了其中一種算法作為重點進行完善,同時,坐在機器前開始忙了起來,第二天在我們準備與攝制組協商替換拍攝素材和制作方案的時候,驚喜又一次出現了,分離水霧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片方因此也免去了幾百萬的補拍費用。
也許正是他融匯科技與藝術的超強能力,以及在各個環節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幫助了他,能夠與各種跨領域的專家進行有效的溝通,提出與眾不同,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類似這樣技術方案的突破,在數字虛擬煙火、爆破、燈光與物理仿真、低成本大規模計算、數字制作綜合效能的提高等方面,都離不開他的貢獻。 這些技術在我國電影數字制作后續的產業化推廣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些技術是適應我國電影實際制作條件的,因此,才更容易得到采用,發揮效益。
中國電影在藝術和制作上的特點與西方有很多不同,特別是在我國電影數字化推廣的時期。第一,創作以導演為中心,導演主張藝術的創作與再創作,創作貫穿于電影制作的全部流程中。因此,在影片上映前,方案是永遠在不斷的更新過程中。在潛意識中,導演的創作不希望受到技術的制約,而制作方案必須隨著導演的想法不斷更新。這樣,就促使電影數字制作方案必須高效且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必須有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才可以實現。第二,制作的低成本。絕大多數影片的制作成本很低,無法承受起高昂的制作費用。盡管有一些高投資影片的出現,但制作成本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特別是在數字制作技術推廣的初期,高成本會極大地阻礙片方對數字制作技術的接受,造成新技術不能及時產生應用價值。第三,我國電影制作在整體上更注重技藝化而不是工業化,直到近幾年這一狀態才有所改變。而電影數字特效制作涉及的技術流程、環節眾多,具備明顯的工業化特征。因此,需要影片的其他制作環節,在技術、流程和管理上的精確配合。但在實際拍攝中,由于工業化上的差異很難做到精確配合,數字特效制作方案必須在技術和流程上提供足夠的寬容度,才能夠實際執行。這也需要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管理策略才可以實現。通過對劉言韜教授影視制作作品的追蹤和研究,不難發現,他在技術上的獨特貢獻,很好地滿足了以上三點。如在影片《大沙暴》中低計算量高仿真的數字虛擬沙塵、沙暴、飛行器、虛擬航拍等技術的突破性應用。在《驚濤駭浪》中低成本高效率的數字仿真洪水和全天候拍攝光照再匹配技術的驚人表現。在《孔雀》中高精度膠片色彩數字還原、無痕跡合成和基于圖像的三維城市構建技術的杰出表現。在《泥鰍也是魚》中復雜光照和運動下的數字擦除技術,以及在無運動控制拍攝設備下的運動鏡頭連接技術的高效應用。這些技術使原本需要多幾倍的制作人員和制作時間的制作任務,更高效地完成,并且對前期拍攝的技術要求更低,可以隨創意的修改做出及時的更新,而避免為此增加巨額的時間和制作成本。這些技術的應用加快了我國電影數字制作技術的推廣,降低了制作成本,為電影產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正是由于以上他在電影數字制作技術和藝術創作兩個領域的杰出貢獻,他曾獲得中國科技界的獎項,由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國電影最高學術權威獎項金雞獎的最佳特技獎。最佳特技獎并不是常設獎項,是為表彰突出成就而增設,自金雞獎成立至今總共頒發不超過5次。
隨著我國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具備世界第二票房收入的中國電影行業,作為凝聚高技術的藝術載體的電影,需要有突出技能的領軍人才。中國電影需要更多具備融合科技與藝術的高端人才。這也是在采訪中,劉言韜教授反復表達出的心聲。為此,自2006年他在研究和創作的同時,投入到為電影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教育事業中,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全力支持下,成立了電影虛擬空間設計專業和電影特效數字虛擬實驗中心,致力于培養掌握高端數字制作技術,具備數字技術和藝術前沿視野,電影行業急需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以實驗中心為平臺,專門研究數字技術和藝術創作的前沿領域,為電影的未來發展預先做好基礎性和實驗性的研究。
談到未來電影技術發展,他非常興奮地表示,我們正在迎接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為此我們一直做著準備。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早在十幾年前便開始了虛擬交互制作和未來電影形態的研究,從認知科學、神經科學、計算科學結合媒體理論、社會理論和大量的實驗,跨學科的研究步入世界最前沿的領域。
當前我國電影數字制作技術和相關支撐領域的研究成果越來越來多,有了足夠豐富的基礎研究成果的支撐,加上對于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起步得越來越早,只要有越來越多高端人才兢兢業業的付出,一定會有一批推動世界影視技術發展的優秀成果產生。這一領域需要像劉言韜教授這樣能夠甘當幕后英雄,用踏踏實實的態度去追求美好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