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烈士紀念館,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是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民政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升級改造后大別山革命紀念館,建筑面積由原來的兩層2700平方米擴大到三層4000平方米,布展面積從原來的1300平方米增至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較之前更大了,基礎設施功能更加完善,展示內容更加充實、布局更加合理。
一走進大別山革命紀念館,正前方一幅“脊梁”的雕畫雄偉壯麗,刻畫了當年征戰(zhàn)大別山的將星風采。正前方地面上更刻上了一段大別山革命歷史簡言,左右兩邊墻壁上用簡短浮雕文字記錄著當年奮戰(zhàn)在大別山的部隊番號以及征戰(zhàn)過的地點。
此次布展重點以皖西革命史、皖西籍著名烈士事跡和皖西籍108位開國將軍事跡等為主要內容,從最初的建立黨小組、民主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到建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老區(qū)人民的關懷。
這些重要的革命時刻,通過圖文并茂的展板模式,配以英烈的革命文物,全方位講述了皖西兒女光榮革命斗爭史。
今年,開國將軍楊植亭親屬向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捐贈勛章、生前衣物,開國將軍吳宗先親屬捐贈的革命文物均已展出,革命精神熠熠生輝、代代相傳。
紀念館還新增了“皖西女杰”板塊, 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是一個個時刻銘記“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光榮傳統(tǒng)的中華兒女,一個個時刻關注祖國前途與民族命運的革命女杰。
在紀念館展廳中,有一個板塊顯得尤為突出,是介紹“皮旅中原突圍”,講述當時皮定均率5千戰(zhàn)士在國民黨重重包圍中如何轉戰(zhàn)千里,中原突圍的史實部分。現(xiàn)場還配有一個電子屏,供游客自行點擊詳細了解“皮旅中原突圍”歷史。
現(xiàn)場用聲光電場景還原了六安人熟悉的“城門三烈士”犧牲的場景。1930年,“車厚橋、丁香墀、劉仁輔”三人被敵人釘死在六安城門示眾,壯烈犧牲。展廳里模擬的三件血衣的雕塑見證了三位烈士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整個紀念館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進行全面展示老區(qū)的革命故事,對推介我市紅色旅游、提升六安紅色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
在二樓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的祭奠臺,墻壁上電子屏幕一直在不停的滾動播放六安籍烈士的照片和名字。紀念館增設了一個紅色祭奠臺,每年清明節(jié)或國家公祭日供游客獻上鮮花,祭奠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