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幕影院,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大銀幕電影。拍攝及放映均采用超廣角魚眼鏡頭,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于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后,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那我們常見的球墓影院有哪些分類呢?
第一,720°全球球幕影院,這是一種全天域球幕的影院形式,顛覆了傳統影院的結構形式及體驗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會臺灣館即是采用此種類型。屏幕為整球型,觀眾在球體中心觀賞,可以實現垂直360度和水平360度視野的任意角度視點觀看。為了便于觀眾出入,在球體直徑上設計一個懸空走廊。觀眾站立模式自由觀看。顯示硬件布局。為盡可能不影像屏幕畫面的完整型,投影機只能安裝于球體直徑方向上的兩個出入口位置。一共需要采用8臺或16臺的投影進行畫面拼接。
第二,360度或者超過360度的球幕,球幕顯示面積等于或超過了1/2球體,球冠面和地面水平。觀眾完全置身于球體內部,以站立模式自由觀賞。影像覆蓋了更多的觀眾視野,適合于演繹豐富的情景視頻內容。顯示硬件布局上。投影機藏于屏幕之后,屏幕上需要進行開孔透出投影機光線。根據球體的大小及分辨率要求,采用7臺或更多投影進行畫面拼接顯示。
第三,球幕顯示區域超過了1/2切球,最大可達到2/3球面。球體垂直于水平面,采用一個跳臺深入球體內部作為觀眾承載平臺。此類顯示構造,觀眾能以最廣泛的視野和保持最佳的體驗位置進行視景的沉浸式體驗,完全包容于場景畫面之中。根據球體大小和顯示精度要求,需采用10臺以上投影機進行拼接顯示。為了避開中央觀賞區域對光路的遮擋,也盡可能不在球體表面開孔投射畫面,投影機的安裝及光路布局采用了非常復雜的設計,其影像拼接處理技術也是所有球幕種類中最難的。
第四,屏幕部分為整半球型或少于1/2球切面。球冠面與地平面呈一定角度傾斜(30度左右)。觀眾斜躺在座椅觀看,主視點為斜上方。顯示硬件:采用6臺數字投影機按一定空間模式分布,畫面拼接后覆蓋整個顯示屏幕,也有特殊項目為追求整體顯示分辨率采用8臺、10臺、12臺甚至更多的投影數量。
第五,此類型多見于傳統的天文館。屏幕為整半球。球冠面平行于地平面。模擬宇宙天球的形狀。觀眾站立或環坐于球幕下方,向上仰望,如同觀察宇宙蒼穹。此類球幕也多以星相觀察,宇宙科普教育使用為主,早期多為光學性質的星相儀,采用數字投影技術后,采用軟件方式實時顯示的數字星相儀逐漸普及。顯示硬件系統、投影機的方案布局,采用6臺或更多投影機分布于球冠邊緣位置斜上投射。
第六,虛擬飛行球幕影院,此類型出現在一些大型主題樂園的虛擬飛翔體驗項目中。將半球幕旋轉90度豎立起來。觀眾懸空于球體內部進行觀賞,屏幕圖像遍及整個正前方視野范圍。此模式最切合于人的正常視覺觀賞習慣,視頻畫面一般采用全景魚眼鏡頭拍攝,體驗者如同懸空遨游的感覺。顯示硬件:采用6臺數字投影機按一定空間模式分布,畫面拼接后覆蓋整個顯示屏幕。
第七,屏幕為雙曲率構造,非規則球幕,更像是一個碗狀(局部)的屏幕。觀眾懸空于內部進行影像觀看,視點著重于斜下方向,模擬在飛機上俯瞰大地的視野。影院的設計使得觀眾以第一視角的方式親身體驗了在空中俯瞰大地的感受。
第八,屏幕采用雙曲結構。觀影方式類似于IMAX巨幕電影,但是能提供比IMAX巨幕電影更佳的視覺包容感和沉浸體驗。
以上只是總結了球幕主要存在的幾種類型,但是并不局限于以上類型。只要是屏幕為曲型并對觀賞視野形成一定的包容性,能實現沉浸感,均可以視為球幕的分類。對于定制項目,深圳市觀度科技可以根據項目需求和現有條件進行定制設計固定球幕影院,移動球幕影院等,設計最適合的體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