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長沙的高速發展是一場讓人眼花繚亂的史詩大劇,那么非公經濟就是其中令人驚嘆的一幕高潮。星辰在線《穿越長沙神秘地帶——非公經濟力量篇》系列報道將結合長沙“三個中心”的建設,延續《穿越長沙神秘地帶》系列報道,用圖文、視頻等形式,走進10家民營企業,聆聽企業家的故事,走進非公有制企業這一“神秘地帶”,探聽他們的發展脈搏。
(位于長沙高新區的湖南華凱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華凱創意的展示館里,一項項全新的技術讓人倍感新奇。)
(華凱創意董事長周新華正在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采訪。以上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岳珊 攝)
【穿越神秘地帶之“非公經濟力量”篇之一】
全球首個以水稻為主題的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全國首家“兩型社會”主題館項目——長株潭兩型社會展覽館;長沙全新文化名片——長沙市圖書館、長沙博物館……從燈泡廠上走出的模型公司,到入駐長沙高新區,再到如今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行業內的首家上市企業,湖南華凱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凱創意”)有著自己的“獨門絕技”。
(華凱創意的辦公場地。資料圖)
(華凱創意的作品。資料圖)
一名中學校長的華麗“變身”
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有個好的“帶頭人”,而華凱創意創始人、董事長周新華就是這樣一個“好隊長”。
周新華是寧鄉縣龍田鎮人,大學畢業后回鄉鎮中學當老師,27歲便成為了當地最年輕的中學校長。看起來順風順水的人生卻不能令周新華感到滿足,因為他是個不“安分”的人。2000年,這個眾人眼中“有才能”、“有前途”,也是當年最年輕的中學校長周新華出人意料地辭去公職,“下海”創業了。
沒有過多的前期準備,幾個朋友碰了個頭后,一個“小目標”就定好了。2003年,周新華與幾位朋友共同創立了長沙創意模型公司。創業伊始,他既當老板,又做工人;既是銷售員,又兼送貨員。
(充滿創造力的華凱創意員工。資料圖)
可惜,公司成立3個月后,便陷入了困境。就在其他股東紛紛放棄的時候,周新華決定迎難而上,弟弟妹妹甚至通過賣房賣車來幫他籌措所需資金。在度過最艱難的寒冬后,公司當年以400萬元的產值,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
2008年,周新華在長沙自建廠房,創立華凱創意的前身,主打城市規劃館的主營業務,并逐漸講業務范圍擴展到城市展覽館、博物館、企業文化館等大型文化主題展館項目。
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秘訣”在哪?
華凱創意起步晚,又位于內陸省份,成為行業內首家上市公司,自然有著“獨門秘訣”。對于這一點,周新華最初的合伙人之一,華凱創意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李惠蓮深有感觸。“這些年,周新華勤儉創業、厚道為人,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才有了如今的成績。”
(華凱創意有著自己的“獨門秘訣”。資料圖)
事實上,在成功的背后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
2012年,華凱創意承接了貴陽城鄉規劃展示館項目,這是當時國內布展面積最大、投資額最高的單體規劃展示館,然而貴陽市委市政府能夠給出的時間只有3個月。
面對這個被業內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周新華親自駐守現場,每天和創意設計人員進行頭腦風暴,和制作人員熬通宵出圖紙,在項目場地和工友們同吃同住,平均每天工作時間達20小時以上。他的這種拼勁深深地感染了團隊成員和合作伙伴。在大家的努力下,他們最終向貴州人民交出了一份滿分卷。
(貴陽城鄉規劃展示館。資料圖)
在長沙,華凱創意同樣擁有不俗的成績。
隆平水稻博物館、長沙市圖書館、長沙博物館……這些市民最愛的文化場所,都打下了華凱創意的印記。
作為行業首家A股上市企業,華凱創意“以創意設計為核心,以數字技術為支撐”,把創意和科技加入到了一座座文化主題館中,在全國50多座城市完成了200多個經典案例,鑄就了一張又一張的文化名片。
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5年,公司營收從1.51億元增長至4.82億元,年均增長33.7%,年創利稅過千萬元;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質的同時,又促進了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
“我很清醒,上市對于華凱創意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周新華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