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一種西部傳來的大戲——山陜梆子流傳到了燕趙大地。經過了百余年的嬗變,于19世紀前期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1952年這個劇種被正式命名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作為京津冀地域影響廣泛的劇種之一,同生共源,語言、音韻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域的人文色彩,形成了獨特深厚的美學傳統與獨具神韻的東方風格。
《燕趙風情 歲月印記》展覽布置在河北博物院北區5號、6號展廳,展廳總面積約1260平方米,展線長約170延米。依次布置藝海鉤沉、梨園盛景、戲韻悠長、滿庭芳華四個單元內容。
展館以多維傳承歷史文脈、重點突出文化內涵、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實現最佳展陳效果為基本原則,按照低碳環保、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突出文化性、宣傳性、互動性、傳承性。我們對整體空間進行科學布局,以順時針展線布局,努力做到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并打造展廳中的重點與亮點,共同構筑極具藝術感染力的展陳空間。
在本次展覽中,我們致力于將展覽制作為當代觀眾感興趣的,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河北梆子戲曲藝術的啟蒙教育展。所以在展覽展出內容除了應用包括文字、圖片和劇本、戲服、盔頭、道具等實物,介紹了河北梆子的歷史沿革發展外,還設置了游戲互動、樂器演奏、河北梆子經典劇目視頻播放區等多媒體互動展示區域,使觀眾更能身臨其境的體驗戲曲的趣味。結尾處我們還特別設置名曲查詢試聽、名家情況查詢、名家軼事、其它傳統戲種介紹、藝人行話等內容查詢,使參觀者對本展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感悟。
《粉墨梳妝》 河北梆子演員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