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于華北平原東側,山東省東部,主要山脈綿連于濟南、泰安兩市,海拔1532.7米,泰山形成于約一億年前的中生代晚期,是我國最古老的山峰之一;泰山文化對我國歷史、人文、政治、文化影響深遠因此泰山被稱為“五岳之首”;泰山位置的崇高性、泰山崇拜的一貫性和泰山文化的普及型也為泰山奠定了“國山”地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泰山評定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地質公園。泰山象征著華夏民族的偉大、質樸、勤勞、智慧和堅韌,泰山安,則國家安;泰山寧,則人民寧!泰山也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國泰民安和社會和諧,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
大型實景演出項目《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就是以泰山文化為創作素材,通過秦、漢、唐、宋、清五朝皇帝登山封禪的歷史背景為創作主線。主要了表現了華夏民族敬畏天地的精神導向,弘揚和歌頌了中國歷史文化上所呈現的“天人合一”精神。
項目介紹:
大型實景演出項目《中華泰山·封禪大典》的總策劃人是被譽為“實景演出創始人”的著名文化策劃大師梅帥元先生。
《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實景演出是一種新型的藝術變現模式,在泰山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基礎上通過對封禪欺負活動的藝術提煉,打造出一臺氣勢磅礴具有中華民族精神核心的商業演出。
大型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是山東省文化旅游重點項目,泰安市委、市政府和泰山管理委員會2009年旅游開發的重點項目。項目由泰安市泰山封禪大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項目位于泰山東麓從2008年11月開始建設,總投資2.6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為8600平方米,其中舞臺占地面積為5300平方米,觀眾區占地面積為3300平方米,共2756個座位其中御座包廂7個,VIP坐席200個。舞臺依泰山山勢而建,自然天成的泰山雄奇險秀的山水實景為封禪大典劇場營造了無與倫比的宏偉氣勢。整個場地呈V字型,舞臺最高點為27米,觀眾席最高為16.5米,觀眾席與舞臺之間形成45度的獨特仰視觀看視角。坐在劇場內仰望,四面是隱隱青山、觀眾席右側溪水潺潺,花香蟲鳴,月夜星空下,山風徐徐,這種感受是室內劇場遠遠不能達到的。
舞臺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使用180°的全景式自然山水作為舞臺,使用現代先進的聲、光、電技術、舞美制作和大規模的演員陣容來演繹當地的特色文化,觀眾在自然劇場中身臨其境,得到從未有過的視聽感受,是一種全新的、震撼的藝術體驗。整個演出舞臺共有148級臺階,由六塊總面積達550平方米的高科技LED組成,是目前亞洲最大的LED屏幕,演出過程將出現高達16次的高難度LED屏幕開合;舞臺上共安置有12個升降平臺系統,最大的升降平臺位于舞臺頂端,總面積為75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戶外升降平臺;本項目高品質的還音擴聲系統由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成為指定設備和技術供應商的業內世界著名設計師KenBerger先生的技術團隊傾其全力量體裁衣設計。這一系統實現了高保真的還原,具有在惡劣自然環境下抗擊風雨侵擾的能力,皇家禮儀、中華戲曲、歷朝歌舞與高科技手段相結合。規模之大、難度之高、科技之復雜,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演出共分為七個篇章,包括序幕、金戈鐵馬--秦、儒風雅樂--漢、盛唐氣象--唐、藝術王朝--宋、康乾盛世--清、尾聲。在短短的70分鐘內穿越中國5000年的歷史時空,500名演員,5000套服裝,演繹了中華民族興衰更替的歷史故事,真實再現了古代五朝的政治生活特征、社會文化特征和帝王封禪場景,呈現了華夏文明發展在各個朝代所達到的高度,是對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是對華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禮贊,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第一個將中國五朝帝王集中在一個舞臺上加以展示的文化產品。
成熟的旅游配套環境《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大型實景演出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于濟南、泰安、曲阜“山水圣人旅游線”的中心位置。距離泰安市區12公里,距濟南40多公里,屆時還將在主要交通干道建立完善的項目指示系統和沿途廣告。此外,在封禪大典劇場周邊泰山景區正在規劃建設“泰山古鎮”、“泰山東街古鎮”項目,是集特色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區。屆時,本項目將在配套服務的基礎上更具有吸引力。這場視聽盛宴2011年預計演出180場,將在每年的3月至10月期間每天奉獻一場給游客和觀眾。
項目作用及意義:
《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實景演出項目彌補了泰山多年來的夜間旅游的空白增加了在泰安留宿的游客,形成食、宿、行、娛、游、購的一系列需求,游客將泰山作為旅游線路的目的地;對提高泰山旅游品位、提升泰山品牌將有重要作用;該項目的建成將有助于泰山旅游產業的升級,以文化產品帶動文化產業鏈的升級,從而進一步帶動泰安東部的經濟發展;演出將提供600人的就業機會,其中300人是當地農民,這對解決農民工就業、提高當地農民收入、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有積極意義。
項目策劃背景:
本項目從泰山歷代的帝王封禪活動中選取了秦、漢、唐、宋、清五朝來表現泰山文化的精髓。演出以泰山“人與自然”的永恒作為主題。通過再現五朝來泰山封禪的皇家儀仗的實景效果來詮釋中華古代的歷史、政治、文化現象。本項目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統一、繁榮、和諧、開放及各民族大團結的最高精神境界。
項目經營情況
項目于2010年4月27日成功首演,獲得了省委省政府及十七個地市級領導的普遍好評。于5月1日開始正式商演,目前演出135場,觀眾131669人次,門票收入28837143萬元。2011年自4月1日演出以來,全年共累計演出180場,觀眾192867人次,收入43202159元,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劇場描述:
演出的劇場位于泰山東麓,泰安市大津口鄉艾洼村以西區域,屬于泰山旅游線東線。主舞臺的基本造型是一個巨大的封禪臺,在演出燈光、音箱和LED大屏幕的優美視聽作用和周圍山形林相背景的配合下,它將給觀眾呈現出雄偉壯麗的泰山自然環境悠久綿長的歷史意境,隨著演出的進程,舞臺上巨大的LED顯示屏將依次呈現遠古的混沌洪荒、秦的金戈鐵馬,漢代的儒風雅樂、盛唐的萬國朝冕、北宋的藝術情懷、大清的民族融合……現代的聲光電技術和自然山水的相互映襯之下,將給觀眾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實景演出項目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音畫一體,渾然天成,再加上500多人的封禪實景再現,在泰山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之下,合成了泰山輝煌的交響。
展演內容:
演出分為序幕、秦、漢、唐、宋、清和尾聲七個章節,總時長約80分鐘。隆重、莊嚴、大氣、富麗堂皇和藝術情懷,是演出內容的基調。
序幕
青山依舊,時間慢慢的滑動,泰山挑夫每天都在同樣的山路上慢慢的走著······一群參加泰山成年禮的學生說笑著走來,穿梭在山路上,累了在大青石上歇息的老者告訴學生們“登泰山要看山、讀山”隨后在這古老的登山路上老者開始講起泰山古老的歷史故事······
第一幕:金戈鐵馬·秦
秦始皇的封禪,建立在他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的偉大功績之上。從秦朝開始,統一,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統一”是第一場的核心主題。
秦王封禪大典主要是軍祭。在第一幕您將看到兵馬俑軍陣,恢弘威嚴的秦軍方陣和秦始皇向天地宣告天下大一統的自信。
第二幕:儒風雅樂·漢
從漢代開始儒家思想開始成為帝王統治天下的主導思想,在思想上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也正是因此漢武帝實現了思想領域的統一大業,漢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思想統治的新高度。第二幕表現的是民族“思想的高度”這個核心主題。這個主題的內容載體是對“儒”與“韶樂”的表現……
第三幕:盛世氣象·唐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最開放的朝代。“開放與氣度”是這一幕表演的主題。
唐高宗的封禪大典,是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是最輝煌的一次祭典,完整的再現一整套皇家儀仗將成為這幕表演中的一大亮點。
在皇家儀仗的引領下,封禪的隊伍里出現了大量的各國使節。他們穿著鮮明的民族服飾,跳著新奇的各國舞蹈,表達對大唐文明由衷的敬意。
這幕演出的另一個亮點在于武則天和唐高宗共同主持封禪大典,一主封天,一主禪地的戲劇化情節。這是一次中國婦女在國家大典中擔任主角的表演。對這種戲劇化情節濃墨重彩的演繹,將使演出走向一個高潮。
第四幕:藝術王朝·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為無能、懦弱的朝代,然而北宋時期中國的文化藝術卻達到了最輝煌燦爛的頂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建筑、金融、宗教、科學,無不燦然齊備,在世界各民族中遙遙領先。這是一次文化藝術的封禪,民族智慧的封禪。
“文化的高峰,藝術的情懷”,是這一幕演出的核心主題。在這一幕中,我們將看到一幅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面和一首首婉約清新的宋詞小令以及瘦金體書法······歷史的重心將不再是帝王將相,而是每一個辛勤勞作的平民百姓、充滿智慧的蕓蕓眾生……
第五幕:康乾盛世·清
歷史發展到清代,中國逐步擺脫了長期以來的大漢族主義的狹隘民族觀。清朝的統治者客觀上提升了少數民族在整個中華民族中的地位,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是第五幕的核心主題,借康乾盛世的泰山祭天儀式,展現出這個使中華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大命題。氣勢磅礴的場面將演出推向最后的高潮。
尾聲
一切喧鬧歸于寂靜。
我們將看到泰山山道上的一隊挑夫。他們挑著沉重的擔子向山頂一步一步地邁進。老者的故事講完“秦始皇走了、漢武帝走了、女皇武則天走了、寫字畫畫的真宗皇帝、騎馬打江山的康熙爺都走了,只有泰山還在我們還在······”
觀眾在莊嚴的祈福音樂中,與700位演職員一起祈福,祈求國泰民安,祈求家人和自己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