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的公安行業標準《停車服務與管理信息系統通用技術條件》(GA/T 1302-2016)于2016年6月20日起實施。該標準規定了停車服務與管理系統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指標、通信要求、安全性要求,以及測試與運維要求,適用于停車服務與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和測試。在“互聯網+”停車場應用的大背景下,該標準主要解決不同停車場(庫)信息管理系統之間的不兼容,停車數據格式不匹配、數據傳輸接口不一致、停車信息不能共享等問題,為后續的停車信息大聯網以及大數據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地停車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停易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內各領域的領先企業,從停車場規劃設計、系統功能、運營管理和平臺聯網等方面提出了專業的意見,并且參與標準的起草。
標準的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1.一般要求
包括系統組成和系統設計:系統組成明確了系統結構圖,由停車場(庫)管理系統和停車服務與信息共享平臺組成,停車場(庫)管理系統由各個停車系統廠商開發,接入停車場設備并且完成業務管理,同時根據標準數據格式和接口協議,與平臺進行數據的同步交換;停車服務與信息共享平臺則包含信息采集、查詢、統計分析和發布的基本功能,以及停車誘導、泊位預約、電子支付、信息共享等應用功能。具體系統結構請見圖1。
系統設計主要參考停車場(庫)管理信息系統GA/T 761規定。
圖1
2.功能要求
總共包含11項功能,其中停車服務與信息共享平臺包含7項基本功能和4項可選功能,停車場(庫)管理信息系統包含6項基本功能和5項可選功能,場庫系統在完成前端數據的采集、存儲的同時,還需要將相關數據同步到平臺,同時信息的統計分析功能作為可選項。具體功能見表1。
表2
3.性能指標
標準要求計時精度不大于1s,24小時計時誤差不超過±3s。實際項目應用中,由平臺對所有場庫系統進行校時,保證各系統的時間同步。
數據傳輸分為定時傳輸和實時傳輸,定時傳輸可自定義數據傳輸間隔,范圍為1min~24h,調整單位為1min;同時應該具備斷點續傳和數據比對功能,確保數據傳輸的一致性和正確性。
所記錄的車輛圖片質量應符合GA/T 832規定,車牌號碼應符合GA/T 833規定。
4.通信要求
停車服務和信息共享平臺和停車場(庫)管理信息系統通過TCP/IP協議進行數據傳輸,同時應該具備通信狀態監測功能,對通信終端進行告警并記錄日志。標準沒有明確具體的傳輸協議,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一步制定。
5.安全性要求
停車服務和信息共享平臺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在安全性方面有特別高的要求,包括數據傳輸應采用加密方式傳輸;數據庫應布設冗余備份,建立加密機制;應具備獨立的日志審計系統;應布設網絡防火墻;同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和手機APP平臺等通過安全鏈路對接;用戶認證識別安全等。
6.測試與運維要求
該標準同時明確了系統的測試和運維要求,可作為實際項目的驗收標準。測試部分包括功能測試、可靠性測試、有效性測試、安全測試、應急測試;運營維護部分包括系統維護、數據更新與維護、數據備份等。
同時標準在附錄A中定義了數據規范,包括數據的 字段名稱、類型、長度、是否可空以及要求,在附錄B中規定了停車泊位屬性代碼表。該標準適用于所有路內和路外的停車場(庫)信息管理系統。
海康威視作為本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是領先的視頻產品&內容服務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領先的視頻產品、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與內容服務,同時依托視頻產品和車牌識別算法的核心技術進入停車場行業,提供包括出入口收費、停車誘導與反向尋車和路邊停車收費的整體解決方案,引領行業從傳統的卡票模式向視頻模式、大融合和大聯網的方向發展,并且秉承合作開放的心態,積極推動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加快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