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晚,蘆笛景區內華燈璀璨,蘆笛巖所在的光明山在五彩燈光映襯下格外清秀,山下芳蓮池碧波蕩漾,芳草繽紛。美麗的桃花江如一面鏡子,穿過桃花灣,依偎著光明山。青山碧水,相互映襯,桂林旅游發展總公司斥巨資打造的洞內燈光新品“蘆笛·洞鏡”現場觀摩會在蘆笛巖洞內隆重舉行。
2013年9月23日“蘆笛·洞鏡”現場觀摩會在蘆笛巖洞內隆重舉行
蘆笛景區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為漓江風景名勝區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一處以游覽溶洞、體驗山水休閑田園風光為主的綜合型景區。也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國家級4A景區。
蘆笛巖于1959年勘測建設,1962年正式對游人開放,至今已接待了近5000萬中外游客,是中國人氣最旺的溶洞。洞內鐘乳石造化萬千,鬼斧神工,變化萬千,步步皆景,令人嘆為觀止,是中國景觀豐富度最大的溶洞景區,有“大自然藝術之宮”的美譽;蘆笛巖因其奇異俊美的景觀,先后接待了30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外元首政要,國外元首包括美國總統尼克松、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丹麥女皇瑪格麗特、約旦國王侯賽因等,因此又被譽為“國賓洞”。
蘆笛巖是一個典型的廳堂式游覽溶洞,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高處18米。洞內新鋪設的燈光掩映在鐘乳石林中,更顯得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從今年3月份開始,蘆笛巖聯手奧運、世博和亞運會燈光創意團隊—南方高度演藝文化公司(南方傳媒下屬子公司),引進美國燈光照明和防潮技術,斥巨資傾心為中外游客打造了這一全新燈光體驗。這次燈光改造采取最先進的LED燈、動態激光燈、舞臺燈、光纖燈、水紋燈,結合霧化、3D投影、全息投影4D造景等技術,改變了單一的照明照景方式,創造出層次深遠、極富意境的溶洞奢華視聽新體驗。在蘆笛巖最寬最大的景點——水晶宮的改造中,創意團隊不僅對原有燈光進行了整體升級,還利用水晶宮寬達3000平方米的穹頂和劇院式的空間結構,打造了一場裸眼4D的新奇視聽盛宴。站立在溶洞中,仿佛透過穹頂裂口窺視遙遠世紀的變遷,感受到鐘乳石百萬年的生長歷程,滴水的洞頂、蒼天大樹一樣生長的鐘乳石,分明觸手可及;又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觸摸著深邃海底的奇幻場景,奇幻的水母、靈動游來游去的魚群,好似近在眼前。美麗的大自然藝術之宮、全新的燈光效果、震撼的視聽體驗、女子導游班國賓級的講解服務,必將給每一位來到蘆笛巖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覽溶洞所用的光源燈具有別于建筑照明,既要表達洞體氣勢宏大、富麗堂皇,又要體現溶洞層次深遠、幽靜深邃。運用聲、光、電、霧、影多種技術手段,通過各類光色的動靜協調,使幽靜、漆黑的洞體環境更具有意境,體現洞穴沉積物形態風格,增加藝術美感,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是此次蘆笛巖燈光升級改造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現空間性。通過人工光的揚抑、隱現、虛實、動靜及控制投光的角度和范圍,以建立各景點光的構圖、程序和節奏,渲染空間效果,增加空間層次。二是在動態方面體現創意性。在整體創意方面,邀請了具有豐富經驗的燈光、色彩、音樂創意人才進行創意設計。三是增加體驗性。燈光的編排與設置應突出游客的參與、互動與體驗,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四是突出科技超前性。運用最新的高科技的燈具,如在世博會、奧運會、亞運會開幕式上使用的激光成像燈、動畫激光燈、LED電腦燈、各種效果器(如煙、霧等)與控制器等,采用三維布光以及舞臺燈光、攝影燈光等綜合布光方法,達到“虛實置景”的效果。五是注重環保低炭。既保證巖洞潮濕環境下的防潮性能,又重點突出節能、低炭、環保,不能對鐘乳石造成任何顯性或隱性的破壞。蘆笛景區此次洞內燈光改造,立足國際視野,采用新科技燈具,融合特色創意,預計達到國際領先、高端專業的藝術殿堂級效果。
據悉,目前中國正式開放的旅游類溶洞有400多個,即使是具有一定資源規模和游客數量的,也有40多個,分布在全國各地。多數溶洞采取傳統的靜態景觀照明方法配合造景。隨著游客審美情趣的提高,以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游客的游覽體驗不會僅僅局限在視覺方面。包含視覺、聽覺、觸覺甚至身臨其境的參與式體驗游覽,逐漸得到游客的好評,溶洞游覽產品面臨轉型升級。目前浙江瑤琳仙境已在入口隧道采用熒光畫;山西太行龍洞采用了發光地板磚;貴州九龍洞運用了動態激光效果及燈光場景效果燈;四川龍潭溶洞采用光纖造景;其他多個景區都采用了霧化效果,既在藝術上得以創造意境,又保護了鐘乳石,從而得到了游客的青睞。
溶洞旅游不僅是向游人展示神奇的地下資源,豐富自然知識,而且也是一個文化依附性很強的經濟產業,在旅游業迅猛發展的時代,景區的競爭最終是文化的競爭,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只有把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挖掘最深層次的底蘊,注入靈魂,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味和檔次,才能促進溶洞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溶洞旅游在激發人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強化人民珍惜自然資源意識的同時,更應該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蘆笛巖這次綜合運用聲、光、電、霧、影等科技手段,結合地質變化科普、文化藝術手法演藝進行的燈光升級改造,側重互動性、體驗性和觀賞性的統一,這次推出的溶洞游覽新產品,在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大背景下,既開創了溶洞游覽燈光大規模環保化、科技化改造的先河,是引領溶洞景區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性產品,也有望成為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結合的典范。
背景材料:
一、蘆笛景區燈光發展史
1.1962年溶洞燈光建設初期:各景點燈光主要以大功率白熾燈為主,白熾燈光源貫穿全洞鐘乳石,燈光主要作用是照亮鐘乳石群和游覽道路。
2.1975年溶洞燈光二期改造:重點建設溶洞配電盤和洞內主電纜,并結合景點導游詞,為各景點配置了彩色燈管,在亮化的基礎上達到了彩色化。
3.1983年溶洞燈光三期改造:建設溶洞內景點燈光控制系統,完善景點燈光的開關設置及延時系統,逐步改善景點燈光,合理搭配色彩。
4.1992年溶洞燈光四期改造:全面更新景點燈光控制系統,完善溶洞主景及部分副景燈光建設,注重營造層次豐富,色彩斑斕的景觀效果。
5.水晶宮燈光秀專項改造:2007年,首次在洞內采用燈光、激光與音樂結合的表現手法,通過電腦編程,將燈光、激光、音樂、鐘乳石景觀絕佳地地結合,為游客呈現出海底世界的奇幻場景。
6.2010年溶洞燈光五期改造:部分運用冷光源LED燈具、無極燈將溶洞前半洞進行改進,完善各景點的燈光色彩搭配。
7.2013年全面升級改造:采用美國技術,運用LED燈、動態激光燈、舞臺燈、光纖燈、水紋燈,結合霧化、3D投影、全息投影4D造景等技術,改變單一的照明照景方式,打造出層次深遠、極富意境的溶洞奢華視聽新體驗;并在水晶宮重點打造裸眼4D的新奇視聽盛宴。
二、蘆笛景區外景提升改造工作
2012年以來,蘆笛景區投入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整體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整合游覽線路,盤活存量資源,引領周邊發展方式,加快景區由游覽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升級。
(一)投入600多萬元改擴建洞口游客接待中心,形成了新的環形游覽線路,盤活外圍田園風光景觀資源,新線路對帶動周邊特色旅游名村具有積極作用。完善了VIP接待線路,提升服務精細化內容。
(二)投入300多萬元新建叢林穿梭車,既解決了從山腳到山上的無障礙通道問題,又開辟了乘車觀光內容,豐富游客游覽體驗。
�。ㄈ┩度虢�200萬改造芳蓮池周邊環境,芳蓮池是景區山腳下的一處水域游覽景觀,同時又兼有農田灌溉功能,景區經過清淤改造和環境美化后,既是游客親水的景觀通道,又是周邊民俗特色游的補充內容,達到了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良好統一。
景區燈光改造工程和外圍環境工程完工后,景區芳蓮池與桃花江碼頭緊緊相依,完全實現通過桃花江聯通象鼻山和漓江的暢通游覽線路。屆時,以蘆笛巖作為一個旅游目的地,桃花江作為景觀畫廊,桃花灣作為休閑度假區域的“一點一線一面”格局將大大帶動西線旅游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蘆笛景區正在抓緊規劃實施芳蓮池和景區山體的亮化美化工程,并將在合適的時機開通夜游內容,讓中外游客能更加方便地體驗不同時段的桂林山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