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在技術宅的眼里只有代碼和編程,但在Resn Labs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小眾風格下炫酷的創意公司樣貌。
Evinrude E-TEC G2
RESN Multi Touch Table
Play your stripes
這是Resn進駐中國后成立深圳office時同期設立的Resn主題實驗室現場,這家誕生于新西蘭的創意公司雖然已經在數字交互行業里摸索了12年,但對于中國市場的品牌和消費者來說,包括Resn本身和其數字交互領域在內還都比較陌生。曾用“一顆充滿創意的水晶球”來形容自己的Resn,現在又以它極具風格特征的黑水晶切入中國。
Resn,除了有趣它還很酷
在Resn的全球總裁Rik看來,Resn用了12年的時間在和數字交互打交道,做創意的同時也兼具制作,他們目前在FWA排名第12位,還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具備FWA名人堂資格的全球24席之一的數字交互創意機構。和世界上最好的廣告公司合作過,也服務不少國際知名的大客戶。從谷歌、可口可樂到奧美、W+K,很多被行業和大眾所熟知的項目背后,都有Resn的助力。
Rik: Resn Global Managing director
在Resn以往的案例合輯中,來看看有沒有你所熟悉的經典案例。
新西蘭RESN數字創意機構作品合集
“我們非常清楚現代人對智能設備的一些操作習慣,針對這一習慣下Resn的開放式邏輯使得任何人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自我發覺,從而跳進去使用。”這些互動案例到底有沒有意思,又能打動客戶和消費者多少?不能言說只能做單純展示的Resn習慣用實際的體驗效果來說話。
KFC The Hall of Colonels
切入中國市場,Resn的發力點在哪里?
Resn全球執行總監Jonathan認為,Resn不僅是一個偏技術制作的創意公司,“我們的最大優勢在于知道要怎樣去應用技術,能夠深入的去幫助品牌表達顧客想要表達的東西。”拿他們所擅長的基于線上實時渲染的HTML5技術來說,盡管它不如這兩年剛剛成為主流流行的VR火熱,但在Jonathan看來技術的新舊都會有時間段來區分,但大家喜歡與否還是要看技術公司通過什么途徑和工具來呈現最后的效果。
深圳Resn Labs現場實況
歐美的互聯網生態和整個市場相較與中國來說成熟是必然的,同時也影響了一些交互公司對于將中國區作為戰場的選擇。盡管線上交互業務在2014年左右也曾風靡中國,在帶寬和網速越來越快的發展中其內容的補給遠遠不足正作為現實問題真實存在著。
在中國,Resn中國區總裁孟梁表示公司除了一方面經營傳統線上數字業務以外,另一方面瞄準目前并不被很多內容公司看好的線下數字交互展示裝置市場,這部分業務已經漸漸成為RESN切入中國市場的一條特殊的路。“我們把業務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來,其實并不是很大的轉變,目前我們將線上開發技術應用在線下的數字交互裝置是完全沒有障礙的。并且可以輕松的實現跨平臺內容共享。當線下帶有交互功能的屏幕越來越多,屏幕尺寸越來越大的時候,怎么樣讓客戶所要表達的內容得到更好的展示,就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而Resn作為一個看似“新人”的創意公司趟進中國,孟梁說其實早在2014年規劃公司大方向時,他們就已經有意識地避開與國內創意代理的競爭,而去選擇去做一家在線下數字交互領域做內容與技術最好的公司。“傳統的數字交互裝置主要以匯報式線性邏輯為主,對于交互內容與體驗的關注不夠深刻,這其實是失去了讓用戶更多融入加深印象的機會,在這個地方Resn可以發揮自己最大的UX設計的能力。”
“數字交互的好與不好,往往只在0.01秒的體驗差距”
盡管數字交互案例從2011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都比較關注,但國內市場并沒有特別多的優秀案例出現,針對中國客戶對于交互體驗創意提案上的保守意見和溝通過程中關于交互提案的可實現度及對展示過程中安全性的質疑,Resn希望用展廳的形式打消客戶的疑慮。
在Resn實驗室不光能夠直接體驗到Resn好玩的交互案例,還有些不那么一目了然的“小確幸”。展廳環境的另一塊樹蔭區域是Resn為斯巴魯公益事業制作的案例展示,在時間年輪的主題下不僅設置了相應的環保材料所制作的樹干增加場景感,還有輔助的樹蔭燈光和清脆的鳥叫聲構成一個小型的閉合形態。
Subaru:Zero Landfill
其實早在三年前Resn便為新浪微博和巴黎水制作了一款互動體驗的小游戲
“Resn現在做的是以HTML5為基礎的交互界面。系統穩定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體現在手指在交互過程中的反應上,好與不好或許只差0.01秒。交互界面和交互操作系統是不是非常友好是我們一直在向客戶表達的。”在孟梁看來,HTML5是一個可以跨平臺使用的主要渠道,對于從線下體驗切入中國的Resn來說,連接移動端的“Take away”形式讓消費者在掃一掃(簡單交互)后可以將其帶回去繼續體驗。
Rik和Jonathan將Resn所擁有的自身風格歸功于每個Resn成員的不同性格和多樣化,已經擁有新西蘭、舊金山、阿姆斯特丹和中國在內的辦公室,這個平均年齡30幾歲的年輕老團隊對技術的追求和基于技術的案例始終保持新鮮和有趣,在這個行業里懷揣一顆始終學習的心態。畢竟,關于技術、關于創意,下一步是什么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