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以及政策扶持,教育裝備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同時,互聯網、大數據全面普及,為智慧教育發展奠定了良好契機。
目前來看,全國一二線城市對智慧教育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基礎服務上,創新應用及大數據技術學習分析正在涌入該領域。預計2020年,智慧教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人民幣。
日前,記者從長虹獲悉,今年上半年長虹控股公司凈利潤達11.64億,同比增長931%。伴隨著近幾年來的智能化轉型,長虹已形成軍工、家電、IT為主的核心業務,以及智能服務、移動、供應鏈服務、金融、能源環保5個新興業務的多元化產業布局。
智慧教育等智能服務新興業務快速發展。據權威機構數據統計,2015年交互智能平板市場,長虹位列行業TOP3品牌;2016上半年,長虹硬件行業市場占有率超過10%,繼續穩居第一陣營的TOP3,在中國交互式智能平板市場具有話語權。
拓展新興業務,發力“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時代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結合的時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回避的新環境。國家開展“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工具得到了普遍推廣,使得學生更加全面了解世界、認知社會、豐富知識儲備、提高綜合素質。
2011年起,長虹便開始投入教育產業,2015年加碼智能服務,打造智慧教育專項團隊,隨后成立四川長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教育)正式成立,致力于服務中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
據長虹教育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目前已經擁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并已投入到教學使用當中,獲得客戶良好反響。
“為了提升師生互動效果,公司開發了‘智慧學習云平臺’系統。這套系統以‘知識點脈絡’和‘大數據分析’為基礎,老師可以根據課程重點給學生布置任務、作業。在學生的作業反饋中,老師可以判斷出不同學生分別存在著哪些不足。后期,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補習、輔導的方案。這套系統在初期測試階段就取得了師生良好反饋,目前已經大面積投放使用。”該負責人表示。
持續盈利,發揮示范效應
2016年上半年,兼承著長虹的智能化戰略,長虹教育一如既往的踐行著“互聯網+教育”,以“建教育生態圈創學習新平臺”為核心,以長虹教育觸摸一體機、PAD等交互終端為突破口,以“教學設備監控系統”、“遠程教學觀摩系統”、“教學云課堂”、“未來教室”等先進的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教育產品為突破口,構建起以長虹為中心的教育生態系統。
據介紹,長虹教育基于“智慧教育”構建教育生態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擁有一系列落地成果,如“教學云課堂”、“未來教室”、“云網絡教室“、”三通兩平臺整體解決方案”。
2016年3月,為了推動智能服務的快速成長,長虹整合內部優勢資源,協同支付中心、客戶中心等21個能力中心,構建起家電業首個物聯運營支撐平臺。基于長虹強大的軟件服務和大數據運營能力,UP平臺可實現智能硬件、O2O服務等用戶行為數據的采集、分析并反向完善智能硬件和智能服務,跨界協同聚合用戶,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云+數據+服務”。
依托于UP平臺,在長虹的“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服務模式下,已經開展起一系列面向大眾的智能服務。如:智慧教育、智慧物業、智慧醫療、購食匯、家事幫等。
長虹智慧教育目前已獲得市場認可。據了解,近兩年來長虹在四川省內突破千萬元以上的合同訂單超過4宗,今年云南德宏州教育信息化項目合同金額達到7700萬元;在教育一體機方面,在山東、湖北、安徽、河南、四川等地表現搶眼。
在業內觀察人士看來,自1995年中國政府對電化教育立法以來,教育信息化已經演進了幾個階段,包括過去的數字校園和現階段的智慧教育。目前智慧教育的市場機會正在向高新IT技術方向轉移,包括云計算、移動、大數據、物聯網、社交等。國內的智慧教育市場相對集中,幾大主要廠商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在示范性企業的帶動下,智慧教育未來幾年的主要市場機會將集中于城市地區中,尤其一二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