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中指出“要把國民旅游休閑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相關行業和部門的發展規劃。加強對各地旅游休閑發展的分類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編制適合本地區旅游休閑發展專項規劃。城鄉規劃要統籌考慮旅游休閑場地和設施用地,優化布局。”由此可見,旅游休閑相關規劃的革新,是政策法規的要求,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對傳統規劃革新的必要性
1、旅游持續發展的需要
傳統旅游規劃,無論是旅游發展規劃,還是旅游區規劃,關注的重點更多是外來旅游者,本地居民的關注不足;對傳統觀賞性旅游資源關注有余,對新時代休閑性旅游資源考慮不足。傳統的規劃視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旅游地規劃服務的對象、設計的功能、產業的關聯等等方面規劃的不到位,也致使大多數旅游地產生“四季分明”的淡旺季現象以及白天熱鬧鬧、夜間冷清清的“日夜溫差”現象。在國民旅游休閑時代發展的推動下,在過往“留不住游客”的困境迫使下,傳統旅游規劃迫切需要革新。
2、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需要
在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城鎮發展一方面沒有特色、沒有內涵,造成干城一面;另一方面隨著規模的擴張,帶來了諸如環境惡化、人口擁擠、交通堵塞等一系列城市問題,讓城市變得不宜居。在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50%的發展節點,根據城鎮化發展的規律,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重要的戰略轉型期,開始由“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城鎮化發展需要增強內涵,提升發展質量。與此同時,傳統的城鎮規劃、城鄉規劃也需要革新,《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出臺,有效地促進了這種革新方向。《綱要》指出“加強城市休閑公園、休閑街區、環城市游憩帶、特色旅游村鎮建設、營造居民休閑空間。”城鎮這些空間的休閑化、特色化發展,為構建城鎮宜居環境、增強城鎮特色、增加城鎮吸引力與競爭力,提供了支撐。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十二五”發展的主線。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時轉方式的主攻方向,擴大內需是結構調整的首要任務。旅游休閑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生活性服務業”的“龍頭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之一。因此,旅游休閑相關規劃需要革新,以適應轉變經濟發展 方式的要求。
二、對傳統規劃革新的思考
在國民旅游休閑新的時代下,根據《綱要》要求,一方面要將“國民旅游休閑”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相關行業和部門的發展規劃。尤其是城鄉規劃、旅游發展規劃,要充分考慮國民旅游休閑的發展,進行空間規劃、功能規劃、產業規劃等方面的革新。另一方面要創新編制新型規劃。根據《綱要》提出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編制適合本地區旅游休閑發展專項規劃”,我們認為可以創新編制一下幾類發展專項規劃。
1、創新編制《城市旅游休閑發展專項規劃》
《城市旅游休閑發展專項規劃》可以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進行編制,也可以單獨編制。該規劃與傳統城市規劃不同的是城市游憩功能、游憩設施、游憩空間等方面規劃的更系統、更深入;與傳統旅游發展規劃不同的是旅游休閑對象更加關注城市居民,根據《綱要》的相關內容,將系統規劃中小學生、銀發、工薪階層等城市人群的休閑空間、休閑活動、休閑設施等,對城市規劃傳統的公共設施優化提升與革新再造。此外,該規劃還有利于城市公共設施與旅游公共設施的融合與轉化,營造特色的城市空間,以及城市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對塑造城市特色,營造宜居的城市環境和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2、創新編制《農業旅游休閑發展專項規劃》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相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同步發展,發展農業旅游休閑是較好的方式。編制《農業旅游休閑發展專項規劃》,發展農業旅游休閑產業,能有效地整合以農家樂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產業化、縱深化發展,以現代化農業觀光為代表的農業旅游深度發展。
3、創新編制《旅游休閑產業提升發展專項規劃》
傳統旅游發展規劃,在發展戰略、空間布局、產品開發、產業要素、營銷宣傳等方面規劃了很好的架構,但在產業縱深發展、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還不夠深入,在旅游關聯的相關產業部門工作還不夠具體、不夠細致、致使旅游發展規劃在實施方面大打折扣。因此,在傳統旅游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旅游休閑產業提升發展專項規劃》,一方面有助于彌補旅游發展規劃實施性、操作性不強的問題,另一方面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4、創新編制其他類型的專項規劃
為了營造更好的休閑環境、開發更豐富的休閑旅游產品,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編制《旅游休閑公共服務體系發展專項規劃》、《溫泉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冰雪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