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著名敦煌學大師饒宗頤捐資修建的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科研樓6月3日上午正式冠名揭牌。被冠名為“饒宗頤樓”的這座現代化設施,將為敦煌石窟的數字化項目建設和文物數字化保護標準體系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饒宗頤,1917年生于廣東潮安,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tǒng)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文化發(fā)現”的敦煌石窟,集珍貴性和脆弱性于一身。針對其不可避免的衰老退化,敦煌研究院自20世紀90年代起,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并于近期開啟“全球共享”模式。
3日揭牌啟用的“饒宗頤樓”,即為民眾通過網絡分享敦煌石窟精美文物的重要“生產線”,它由視頻采編研究室、圖像采集研究室、多媒體研究室、展陳創(chuàng)意設計研究室、數據信息管理研究室、圖像處理研究室、恒溫恒濕數據機房、恒溫恒濕底片庫房和多功能廳等組室構成。
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當日介紹,“‘饒宗頤樓’即為老先生捐贈602萬元(人民幣,下同)所建”,從香港遠道而來的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之友代表團,長期關注和支持敦煌文物事業(yè)的發(fā)展。截至目前,共募集資金1045.5萬元,支持敦煌石窟保護、窟區(qū)衛(wèi)生間改造、石窟壁畫數字化和人才培養(yǎng)。
“老先生對敦煌石窟的熱愛從未淡化,對敦煌學的研究亦未間斷,他常說在精神上是一位敦煌人!毕愀鄞髮W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告訴中新社記者,饒宗頤先生委托他作為代表再來敦煌看看,敦煌文物的保護成效日益明顯,并走向了世界,老先生每每提及這些都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