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第31屆夏季奧運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雖然此前大家對本屆奧運會各種吐槽,但巴西最終還是奉上了創意十足的開幕式,驚艷了世界.
隨著奧運比賽項目的逐漸展開,“全民奧運”已然成為新風尚,趁著這股“奧運東風”,旅游+體育也成為了熱門話題,當浪漫旅游愛上激情體育,一個充滿化學反應的廣闊市場就此拉開帷幕.
全球體育旅游市場的規模激增至2052億美元
體育旅游是人們以參與和觀看體育運動為目的或內容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目前市場上的體育旅游大致分為健身類、觀賽類、體驗類3種。作為休閑旅游的組成部分,體育旅游在近年來居民消費升級背景下發展迅猛。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統計,從2010年到2015年,全球體育旅游市場的規模從1180億美元激增至2052億美元,每年以15%的速度持續增長,這期間全球旅游市場的增速最快的年份就是2012年倫敦奧運年。研究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體育旅游實際完成投資791億元,同比增長71.9%。
可以說,無論從全世界范圍還是國內市場來看,體育旅游都是旅游產業中成長最為迅速的一個細分行業。
我國體育旅游迎來黃金發展時期
自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我國體育旅游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體育旅游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顯現,初步形成多樣化的體育旅游產品體系,國內、出入境體育旅游已顯雛形,形成專兼結合的營銷網絡,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已經起步。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就今后一個時期深化體育改革、發展群眾體育、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部署。伴隨著體育旅游的興起,此計劃的貫徹執行,勢必給體育旅游帶來新的利好,帶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這是自2016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游局簽署《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之后的又一大利好消息。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體育旅游也存在很多問題及短板,主要體現在:
宏觀層面,體育旅游面臨市場主體不成熟,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相互融合不足,旅游資源不能與體育旅游共享等問題;
行業層面,體育旅游存在諸如規模不經濟、營銷難度大、專業人才缺失以及資源稀缺等行業痛點。
企業層面,中國的體育旅游更突出表現為缺少有實力的平臺型企業。
四大舉措,推動中國體育旅游縱深發展
結合這些問題,可從以下四大方面推動現階段中國體育旅游縱深發展:
1、調動體育公司積極性
體育旅游是一項進入門檻較高的行業,核心資源是體育,門票資源優勢和目的地體育文化體驗將是體育旅游的重點。因此,掌握體育賽事資源的體育公司更易開展體育旅游項目,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就顯得至關重要。當然,一些大的旅游公司也可以憑借自身實力收購體育公司或與其強強聯合,打造中國體育旅游航母企業。
2、增加體育旅游產品供給
體育旅游是否有特色、產品是否能夠適應市場需求,是體育旅游發展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根據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及時調整,做到“旅游+體育”的多元化和深層次,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
目前,行業內對體育旅游的深度研究較為缺乏、產品供給結構性短缺,難以有效滿足廣大消費者在體育旅游方面的需求。為此,旅游行業、企業應著重改善供給,提供更多熱門體育旅游產品,同時要有創新精神,讓旅游和體育實現更高程度融合,以增加旅游本身的刺激性、趣味性、觀賞性、參與性、體驗性。
3、打通體育與資本的鏈條
國外經驗表明,山地戶外、水上運動、冰雪運動和高爾夫運動等占整個運動休閑市場的80%,而這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高水準的軟硬件服務。如果沒有資本進入促成體育旅游市場升級,體育旅游產業化發展將遙遙無期。因此,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必須打通,資本的介入、從業者的創新思維是讓中國體育旅游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
4、做好規劃等相關保障工作
今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游局簽署了《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組織研制《全國體育旅游發展綱要》,把工作重心進一步向公共服務、消費引導、產業培育、市場管理轉移。筆者認為,旅游與體育的融合發展要在以下幾方面強化:
一是制定體育旅游發展規劃,將體育旅游納入國家整個旅游計劃之中;
二是明確標準、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旅游市場體系;
三是加強體育部門與旅游部門之間的協作,架起需求與資源間溝通和平衡的橋梁;
四是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教育,培養專項服務人才;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培育體育旅游消費者,提高促銷效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其中。